李驤,字叔龍,益州梓潼涪人,李福之子。李福,字孫德,諸葛亮去世前,劉禪派李福詢問諸葛亮國家大計。後隨大將軍蔣琬出征漢中,李福為前監軍領司馬。李驤為人灑脫,才智過人,知名於當世。
李撰,字欽仲,益州梓潼涪人。李撰通義理,五經、諸子,無不閱覽,好技藝,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之巧,皆至思焉。始為州書佐、尚書令史。季漢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後主立太子,以撰為庶子,遷為太子僕。
司馬勝之,字興先,益州廣漢綿竹人。司馬勝之通曉《毛詩》,研習《三禮》。為人素來清靜淡泊,生性不喜追求名利。益州徵辟他為從事,進升尚書左選郎。
陳術,字申伯,益州漢中人。陳術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在州郡縣任職。
譙周請來了幾乎當時他能請到的所有學者、門生。
不過,總有個例外讓他等待,譙周還站在家門口,一心焦急。
長子譙熙把客人皆引入後院後,回到宅門口,見父親還站在那,勸道:“父親,能來的都來了,你也很勞苦,進來休息吧。”
譙周不滿道:“吾之子游還沒來呢。”
譙熙道:“陳壽,父親不能因一人而讓全國名士苦等吧。”
譙周道:“是啊,這個道理難道為父不懂嗎?只是為父的元神在告訴我,院內之人以後皆無名之輩。只有陳壽、李密那樣的人才是人才。特別是陳壽,他或許能成為我一生中最為得意的門生,李密,能算第二。這二人皆不來,我怎能進去。”
譙熙不太理解,道:“父親是否過於看重陳壽與李密,以前我與二人一起上學,也沒看出這二人有多了不起。”
譙周直言道:“因為庸才只配和庸才為伍,天才才可以憐惜天才。”
譙熙點了點頭,道:“父親教導的是,我將來一定要努力學習。”
譙周嘆了口氣,道:“已經晚了,你要二十年前有這樣的覺悟,或許還能提高自己。”
這時譙周之二子譙賢、譙同也走來。
譙熙兄弟三人,站在父親身旁。
譙賢道:“父親,賓客就位,菜品已備,就等你一人了。”
譙同道:“父親,後院諸君問你何時過來,我看時間差不多了。”
譙熙道:“父親,你已經在這裡很長時間了,是他自己的問題,你已經盡力了。”
在三人的輪番相勸下,譙周勉強同意,進了門。
而此時,譙周的兩個學生,陳壽和李密又在做什麼。
先說李密。
今日李密隨姜維、夏侯霸到牢房看楊戲。
楊戲被放出來,站在姜維、夏侯霸和李密面前。
姜維道:“楊將軍,這幾日在牢裡感覺如何?”
楊戲帶有怨氣,道:“不好。”
姜維道:“那肯定不好,好的話裡面早住滿人了。”
夏侯霸道:“那楊將軍還想飲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