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含笑道:“那還真行啊,我與你一起上報此事,一同置辦。”
蔣斌道:“好啊,與你同行,我求之不得。”
二人繼續在車官城檢查各項工作。
今日鹽府。
劉備入蜀後,設定‘鹽府’衙門,任命南陽人王連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排程,獲利甚多,有效增加了財政收入。季漢的鹽井有官辦、私辦兩種。官營者,歸鹽官直接管理。民營者,其產品也一律由鹽官統一調撥銷售,所得鹽利酌情分配。諸葛亮為增加鹽賦收入,開鑿許多新井,使得鹽井作業不僅在成都附近展開,還擴大到巴東地區。
因為季漢劉備、諸葛亮等對井鹽的重視,使得季漢的製鹽工業相當發達,僅在成都附近,常年從事製鹽的灶丁高達兩三萬人之多。
姜維和趙廣,此時一同前往鹽府考察。
在去鹽府的路上,姜維道:“三十年前,我剛歸國,隨你父親到各地考察。三十年後,他的兒子又跟隨我,這說明什麼?”
趙廣道:“這說明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但是一代代人對於復興國家之決心,從未改變。”
姜維道:“是啊,你我今日去鹽府,就是為復興國家而努力。蜀鹽,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如今有數萬人在從事這項工作。生產出來的好鹽,可以銷售天下,可以富強國家。”
趙廣道:“正如將軍所言。”
當他們來到鹽府外,見到了出來迎接的司鹽校尉。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趙將軍,歡迎。”
姜維道:“走,直接去鹽井看看。”於是他們沒有進入鹽府府中,而是直奔不遠處的一片鹽井地。
當他們走到一處,姜維對司鹽校尉道:“你看這個鹽井,使用三十多年了吧,我記得丞相在時就有它。”
司鹽校尉道:“這正是丞相在時開鑿的鹽井,像這樣的鹽井這裡前後鑿出十四個,皆稱之為諸葛鹽井。”
姜維看著附近,果然附近有十餘個大小不同,但風格頗似的鹽井,回頭樂道:“真好,這樣可以多開採井鹽,增加國家收入。但這個鹽價不能輕易改變,不能為了牟利而增加百姓負擔。”
司鹽校尉道:“大將軍請放心,鹽價制定非常嚴格,沒有國家之令,無人敢輕易改變。”
姜維聽後點了點頭。
趙廣從旁邊取下一些鹽,試吃一口,道:“大將軍,味道很好,你試試。”
姜維走到那邊,試吃後對司鹽校尉道:“還可以,一定保證質量。”
司鹽校尉道:“遵令!大將軍請放心,保證質量和增加產出都是按國家要求嚴格執行的。”
姜維看著皇宮方向,感嘆起來,道“可惜了,這次沒帶主簿李令伯,該讓他記錄一下這裡的情況。”
趙廣向前一步,道:“李主簿今日在東宮陪太子讀書,所以未來。不過末將能做主簿之事,也能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