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七章 諸葛宅邸會諸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諸葛宅邸會諸友 (4 / 5)

李球道:“別叫師傅,你是我的兵,要叫我李將軍。”

諸葛尚道:“諾!小兵諸葛尚見過李將軍。”

聊完書法和拜師後,孩子們便去玩了,諸葛均也累了,即回後堂休息。

之後諸葛瞻等人離開前堂,來到後院一片薄田處。

關於薄田,需要提起諸葛瞻之父諸葛亮的臨終遺言。

諸葛亮在去世前給劉禪的肺腑之言,即《自表後主》: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排程,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通俗意思:在下感到自己稟賦不靈巧,加上遇到動亂的艱難時代,北上出兵伐魏,沒有獲得成功。怎會料到我卻生病無救,生命在旦夕間結束。在下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純潔,剋制享樂的慾望,約束自己,關愛百姓,對先帝力盡孝道,對天下百姓施行仁愛之心,選拔任用隱居不仕的賢人,來增加朝廷內的賢良人才,罷免邪惡不正的壞人,以使得風俗敦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當初侍奉先帝時,日用全靠官府供給,自己不再經商務農。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靠這些子孫們的衣食、自給是有富裕的。至於我在外邊,不再有另外的排程,平時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給,沒有去搞別的生計,來增加微小的收入。我死的時候,不能讓家裡有多餘的錢,不能讓外邊有剩餘的財物,這樣會辜負陛下。

於是諸葛宅邸後院的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薄田,便是諸葛亮留給諸葛家的全部家產。

此時眾人站於站於薄田中央的一塊平地處,諸葛瞻道:“各位可知,我為何要領各位來這裡。”

眾人不知如何回答,諸葛瞻突然跪下,流淚道:“家父去世的時候是五十四歲,而我已三十二,若我向父親那樣壽命,只有二十餘年了,而如今我卻沒有任何作為與功勞。天下依然三分,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夢想依然難以實現。面板在失去光澤,睡眠在憂慮中驚醒,恐看不到天下一統的日子了,還望各位兄弟能協助我,讓我能繼承父輩之志,成就大事!”

而眾人皆跪下,皆流淚感慨。

關彝道:“葛兄,兄弟都不是外人,你的志向就是我等兄弟的志向,何必如此呢。”

張紹道:“這是我等兄弟應該做的啊。”

張遵道:“請放心,無論發生任何事,我等都會全力支援你。”

黃崇道:“為你出謀劃策,這是我的職分,為你打拼未來,這是我的夢想。”

李球道:“願為葛兄效犬馬之勞,誓死追隨。”

五人皆道:“願為葛兄效犬馬之勞,誓死追隨。”

於是在這十五頃薄田下,諸葛瞻、關彝、張紹、張遵、黃崇、李球六人,互相跪拜。

諸葛瞻拉著眾人手,感謝道:“感謝兄弟,我若能成大事,定不會忘記兄弟。我願與兄弟同生死,誓死報效國家。”

只見田中水稻,稈葉隨風吱吱。

數日後。

車騎將軍夏侯霸持令,來到漢中,他馬上要與漢中都督胡濟見面。

胡濟,字偉度,荊州義陽人。曾任丞相主薄,後歷任昭武中郎將,前將軍,出督漢中。

胡濟在任丞相主簿時,因為為人不避嫌疑,敢於直言,多次向諸葛亮進諫,諸葛亮甚愛,將他與崔鈞即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能適時規勸自己過失的諍友。於是人們把崔州平、徐庶、董和和胡濟並稱為諸葛亮四諍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