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揮了揮手,樂道:“那就更不行了,他貴為宗室,分封為王,丞相、大司馬、大司徒這些地位太低,而且最多也就封個萬戶侯,汝讓他從王降為侯,那怎麼可以呢。”
黃皓想了想,道:“好像是這個道理,那陛下還能給他什麼,美女、金玉錢財,還是增添封地。”
劉禪道:“他是一個王,美女、錢財、封地會缺嗎,怎麼會請吾出面給他增添這些,也沒這個道理。”
黃皓道:“那老僕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原因了。那就勸他離開,不要入宮?”
劉禪坐在床邊,嘆了口氣,道:“看來就只能這樣了,讓太常張峻和益州別駕汝超負責此事,勸他回去吧。”
黃皓道:“臣遵命。”
劉禪道:“好了,吾要休息了。”於是黃皓緩緩離開。
此時,一直在外房偷聽的四位宦官,見黃皓很容易就搞定這事,無一不佩服他。
第二天。
諸葛瞻的支援車隊離開成都。
在離開的路上,有很多自發而來的民眾為其送行。
送行者聲勢越發浩大,將道路堵塞,車隊被迫停了下來。
民眾將車隊圍在中央,不斷對車子喊著:“葛侯!葛侯!”
諸葛瞻見況只能從車中出來,站在車上道:“鄉親!蜀中的父老鄉親,請安靜,請安靜一下。”
待民眾安靜後,諸葛瞻道:“我知道諸鄉親都是來為我送行的,我內心充滿感激,我也一定會努力報國,為國家多辦好事。現在我要出發,請各位讓開道路,拜託了。”
話音雖落,但圍觀民眾依然不願離去,車隊亦不能前行,弄得諸葛瞻毫無辦法。騎在馬上的樊建和宗預又數勸百姓。費了好一番功夫,終於疏通了道路。又因為走東門擔心再被圍住,所以車隊選擇走南門出城。
出城後,車隊走到一處橋邊,樊建道:“葛侯,你可知道前面的橋叫什麼名字?”
諸葛瞻看著那處,道:“不知,那是什麼橋呢?”
樊建看著宗預,道:“宗老將軍,你和我都走過這橋,你來說如何?”
宗預道:“行,這叫萬里橋。最早是秦蜀郡太守李冰所建,當時叫長星橋。後來丞相在此設宴送費禕出使東吳,費禕感慨曰:‘萬里之行,始於此橋’這橋便被稱為萬里橋。”
諸葛瞻道:“原來如此。看來我國一位位出使東吳的使者,兩國之間來往的百姓,都走過此橋。”
樊建道:“是的,橋邊就是碼頭,來往之人都是在這裡選擇坐船出行。橋邊那片水叫篤泉,當地人用此水濯溉農田。”
諸葛瞻向他指著的地方望去,道:“好橋,好船,好水,車隊過了這橋之後該怎麼走?”
樊建道:“水載向東,然後往北,就可以到巴西了。”
諸葛瞻的車隊繼續前行,行車速度或許不快,卻也沒片刻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