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一章 西北形勢聯羌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西北形勢聯羌胡 (2 / 3)

張紹笑了笑,叫來尚書郎黃崇,道:“黃尚書,你現在去國庫看看,糧食收集的如何,速去速回。”

黃崇道:“好,我現在就去。”黃崇說後便離開了。

張紹回頭看著向充,道:“向老弟,這樣放心了吧,很快就會收集好,坐下休息。”

這時,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和尚書令樊建回到尚書檯。

見諸葛、樊二人回來,向充走到二人身前,道:“都護、尚書令,今日漢中前線又發來軍糧告急文書,前線軍糧僅夠維持一個月,請二位速發軍糧。”

諸葛瞻、樊建先後閱讀文書,樊建對諸葛瞻道:“雨已經停了,可以發糧了。”

諸葛瞻點了點頭,又看著向充,道:“向尚書,這事一定馬上辦理。另外我剛才見過陛下,陛下也有詢問漢中大軍過冬之事,我向陛下保證辦妥,你放心。”

向充道:“那就好,謝都護,謝尚書令!”

三日後,籌集的軍糧終於到位,於是發往漢中。

幾日後,漢中赤阪大營。

姜維召開軍事會議。

姜維指著地圖,道:“諸位請看地圖,關中地區,由魏將司馬望坐鎮,形勢沒有任何變化。隴西地區,鄧艾在那裡集結了幾萬人,據說這幾年加強了各圍點關隘的防守,所以我軍如果直接與鄧艾決戰,也未到最好時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密道:“所以現在北伐,未有天時與地利,或要等情況有變,才能有所行動。”

這時有軍士送來書信,李密收下一看,姜維道:“是軍糧問題嗎?”

李密道:“不是,是涼州地區羌王發來願意與漢軍聯合抗魏的結盟書。”

姜維拿起一看,果然如此。

羌王為何會在此時送結盟書,原來是這些年姜維一直在聯絡位於涼州、關中地區的羌、胡,希望他們能繼續支援漢軍的軍事行動。而羌、胡得知姜維已返回漢中,各部反應有所不同,有些表示願意支援,有些拒絕,還有一些則態度模糊,兩邊不得罪。

說到這裡,可以提一下此時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哪些羌、胡。

大體上有五種,即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

匈奴,源於先秦時期的北狄。前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卒於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強局面。後來呼韓邪單于附漢,成為南匈奴。郅支單于留於漠北,成為北匈奴。再後來北匈奴郅支單于被漢將陳湯擊滅,南匈奴乃率部重歸漠北。到了後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之前留下來的南匈奴發生內部動亂,再次分裂為南北二部,新南匈奴依附後漢稱臣,被漢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區,建庭五原塞,又遷庭於美稷縣,即“南庭”。漢朝置使匈奴中郎將率兵保護其安全。而新北匈奴留於漠北。後來漢軍出擊擊敗新北匈奴,一部奔逃西域。到了三國時期,曹操拘留新南匈奴末代單于呼廚泉單于,派右賢王去卑監國,將新南匈奴打散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被分散安置在北方數州之地。

鮮卑,源於先秦時期的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後來匈奴數次內亂、分裂,被漢軍擊敗,造成漠北地區匈奴遷往西域,鮮卑趁機佔據漠北,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他去世後各部獨立發展。後來大概形成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據有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到了三國時期,烏桓被曹操擊破,勢漸衰落。而軻比能日益強大,志在統一鮮卑各部,使各部首領感到敬畏,使曹魏對其不滿。後來軻比能被曹魏勇士韓龍刺死,部落離散,各部獨立發展。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佔據遼西。拓跋部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佔據雲中。禿髮部從拓跋部中分離出來,由塞北遷居河西。乞伏部則遷入關中、涼州。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禿髮部和乞伏部並稱鮮卑六部。

羯族,屬於匈奴部落的一個分支。在後漢時期開始隨匈奴內遷。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等地,保有一定的遊牧民族特點。到了三國時期,中原地區動盪不安,羯族南遷的人超過半數。羯族軍隊掠地千里,殺戮頻繁。

氐族,源於先秦時期的西戎。秦漢時期漢化程度已經很高,唯服裝、婚喪仍保持著舊有習俗。主要居住在秦隴、巴蜀之間。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乃視之為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此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到了三國時期,氐族介於曹、劉兩集團之間,成為兩者爭奪人力物力的物件。

羌族,源於先秦時期的西戎。漢朝時期逐漸向西或東遷徙。西面羌人居住於河西走廊,漢朝在河西設敦煌、酒泉、張掖和武威四郡,設護羌校尉等官職以管理西面羌人,於是這支被稱為‘西羌’。東面羌人居住於塞內,與漢族雜居、通婚、融合,從事農業生產,於是這支被稱為‘東羌’。

匈奴、鮮卑、羯族、氐族和羌族五胡中,主要生活在涼州、關中和蜀北地區的種族是鮮卑禿髮部、乞伏部、氐族和羌族。

漢中赤阪大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