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二章 劉家弟子命多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劉家弟子命多舛 (1 / 4)

季漢景耀四年冬,成都,尚書檯。

統領內政的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準備提拔一批年輕人到宮中,特別是尚書檯任職。

於是今日,他將提拔名單交於尚書令樊建、輔國大將軍董厥過目。

名單包括:鄧良、費承、壽良、李驤等人。

樊建看後拿給董厥,董厥閱後,道:“都護,這個名單很好,即有名將之後,也有蜀中俊才。”

樊建道:“以鄧芝之子,新野人鄧良為尚書左選郎。以費禕之子,江夏人費承為黃門侍郎。以蜀郡成都人壽良為黃門侍郎。以梓潼涪人李驤為黃門侍郎。我看都合適。”

諸葛瞻聽後大悅,道:“那就這麼定了。”

樊建道:“明日都護就將此表上奏陛下。”

董厥道:“不過有件事,還可以一起做。”

諸葛瞻疑惑,道:“何事?”

董厥道:“安平王次子武邑侯劉輯已成年,考慮到王族延續,可以上表陛下讓劉輯襲爵安平王。這樣國事和王事就都辦妥了。”

董厥口中的安平王,是劉備庶子,劉禪異母弟,劉理。

劉理,季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劉備派司徒許靖封其為梁王。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因漢、吳二國簽訂盟約二分天下,梁地在吳國境內,便改封劉理為安平王。

劉理成年後娶馬超之女馬氏為妻,育二子,即長子劉胤與次子劉輯。

季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劉理去世,諡號悼王,時年不滿三十歲。長子劉胤襲爵安平王。到了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劉胤去世,諡號哀王。

劉胤之子劉承襲爵安平王,可惜僅一年,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劉承去世,諡號殤王。

從劉理到劉胤再到劉承,十五年內劉理祖孫三代去世,從此安平王一系王位斷絕。

安平王王位斷絕之問題,一直困擾著季漢皇帝劉禪,他為此糾結,詢問過董厥的意見,董厥說雖然安平王劉理還有一次子劉輯,但劉輯還小,不如等長大一些再考慮襲爵,劉禪認為妥當,便緩了幾年。

到了現在,劉輯已經成年,董厥便又提起這個問題。

諸葛瞻道:“安平王的問題確實長期困擾著陛下,而如今劉輯已經長大,是時候襲爵王位了。那我再準備一份上表,將襲爵之事一同辦理。”

董厥道:“甚為妥當!”

於是尚書檯今日同時籌辦了提拔官吏和襲爵王位兩件事。

第二日,上朝。

皇帝批准,包括:鄧良、費承、壽良、李驤等人得到了相應的職位。

至此,景耀年的黃門侍郎包括:陳裕陳祗次子)、壽良、李驤、費承等人。而漢朝的黃門侍郎主要工作是在皇帝和尚書檯之間,負責公事處理的往來傳達,屬於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觸到很多國家機要,地位很重要。

辦完此事,皇帝繼續下詔襲爵安平王事務。

詔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國嗣頽絕,朕用傷悼。其以武邑侯輯襲王位。”

意思為:“安平王是先帝冊封的。三代國王都過早的夭折,國王的繼承人斷絕了,朕因此而悲傷哀悼。今日以武邑侯劉輯承襲安平王爵。”

劉輯接招謝恩,劉禪坐在御座上感嘆道:“吾有兩個弟弟,甘陵王劉永)與安平王劉理)。這大一點的弟弟呢,總喜歡干涉國事,所以吾不太喜歡他,讓他別來宮中。這小一點的弟弟呢,從不干涉國事,吾很喜歡他,可惜卻短命,不滿三十歲就走了。而他的長子、長孫也相繼去世,吾更悲傷,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吾與董愛卿討論,決定晚幾年,等安平王次子輯長大些再襲爵。吾希望啊,這位新王能平安健康。”

見皇帝一番言論,眼角又飽含熱淚,中常侍黃皓向前將御用絹布遞給他,劉禪擦了擦眼角,道:“新安平王,汝過來讓吾看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