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道:“是的,郤先生。陛下不僅不殺黃皓,還讓黃皓向我賠罪,這到底是為何,我不太明白。”
郤正道:“黃皓陪伴陛下四十年,陛下應該是不忍心殺他,又不想得罪大將軍你,所以讓黃皓向你謝罪求饒。”
姜維道:“殺也不成,不殺也不成,使我內心難以安定。成都我沒辦法繼續停留了,我已向陛下請求出兵,明日上朝陛下便會決定。”
郤正嘆了口氣,道:“離開成都,避其鋒芒,也屬正確決定。只是對手可謂強悍,此時出兵,可有把握?”
姜維道:“對手鄧艾可以說是非常強悍,我未有必勝之把握。”
郤正疑惑道:“那你為何執意?”
姜維道:“這也是我想請教先生的,若此行不能取勝,我又將何去何從。”
郤正思索片刻,道:“以黃皓在宮中的權勢,若要對你下手,你兵敗歸來便是最好之時機。到時候不僅是黃皓,甚至滿朝文武都不會放過你。你的處境將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超過段谷之敗。”
姜維道:“若真失利,我該怎麼辦?”
郤正道:“建興十二年,丞相率軍北伐,軍屯五丈原,與司馬懿進行長達百餘日的對峙。丞相選擇屯田,以此長期在前線,不必返回成都。大將軍也可以效仿丞相故事,若事不順,可在北方屯田,長留前線。”
姜維大悟,道:“這是個好主意!”於是姜維拿出地圖,平鋪開來,看著地圖道:“這是前線地圖,先生認為,我在哪裡屯田較為合適。”
郤正一看,指著道:“隴西以南,陰平以北,有個地方叫沓中。沓中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江水充足,地形又與漢中接近,非常適合駐兵與屯田。你可在那修築關隘、糧倉等,若鄧艾來攻,你佔據地利,他必無法取勝。且附近是陰平道,補充兵源及全軍撤退皆便利。屯田沓中,你就可以長留於前線。”
姜維仔細觀察沓中周圍環境,於是道:“真是個好地方,伯約謝先生相助。”於是姜維拜謝郤正,郤正將他扶起。
今夜,姜維聽從郤正之謀,決定當北伐不利時,選擇屯田沓中,不再回成都。
今日姜維回來,諸葛瞻整日在尚書檯等候訊息,又命李球隨時準備增援宮中。然而等來的訊息卻是姜維未殺黃皓,這讓諸葛瞻很不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入夜,諸葛瞻返回家中。此時的他,戎裝在身,面容冷峻,又與諸人商議對策。
見諸葛瞻一身戎裝,張紹道:“都護你也太緊張了,姜維這次是衝著黃皓來的,確實沒有衝著你。”
張遵道:“是啊,姜維這次請陛下殺黃皓與討論北伐之事,都沒有提起都護你的名字。”
見二人這麼說,諸葛瞻於是拿下頭盔、鎧甲,擱於一旁。
諸葛瞻返回座位坐下,黃崇道:“這次姜維向陛下提起北伐,不如就讓他去好了。”
諸葛瞻疑惑,道:“為何讓他去?”
黃崇道:“因為姜維請陛下殺黃皓不成,這樣即驚擾了陛下也得罪了黃皓,所以他不敢久待成都,怕有危險。而他去北伐則前途堪憂,因為鄧艾、司馬望有十萬人等著他。
等他北伐無法成功,甚至大敗而歸,到那時便會徹底失去陛下對他的信任,那時就是都護不制衡他,他也沒好日子過了,他必會被陛下貶官,再無出頭之日,到那時,陛下便會重用都護你了。”
諸葛瞻思索片刻,覺得黃崇說得有理,可依然不放心,道:“若姜維在前線立功,又該如何是好?”
黃崇道:“鄧艾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他經營隴西數年,兵強馬壯,附近羌、胡皆支援他。另外以前洮西之戰、段谷之戰、長城對峙,以鄧艾的表現來看,皆好於姜維。司馬望亦如此。對於姜維北伐,都護可表面支援,實則不再支援糧草,沒有糧草的大軍在前線僅能支援二、三個月。就算姜維能在戰場取得優勢,當糧草耗盡卻拿不下最終勝利之時,便只能回國,只能是以失敗者的身份返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