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越道:“沓中前沿、甘松外,皆發現有敵軍活動,人數不多,像是在打探我軍佈防與監視我軍。”
姜維道:“鄧艾這麼做是想搞清楚我軍下一步的動向,是堅守沓中,還是會撤回漢中,或是整軍之後再次向北與之決戰。”
李密道:“這麼看,鄧艾很難主動南下與我軍決戰了。”
姜維道:“不會,就算司馬昭數次催促,他也不會。因為他一時找不到我軍破綻,便不會貿然進兵。”
李密看著裴越,裴越微微點頭,姜維接著道:“不過我軍依然要時刻防備鄧艾,以免被他找到破綻,我軍還要偵查魏國朝中司馬昭的意圖,司馬昭是敢於弒君之人,他的狠毒難以想象,他一定會做出超越他父、兄的事蹟。”
此時,沓中大營外某處。
鄧艾、鄧忠及隴西太守牽弘率少數軍士,秘密來到沓中外圍,就近偵察姜維營寨。
看著前方營寨,鄧艾仔細打量,道:“這是姜維沓中本營,東邊是強川口,西邊是甘松,姜維的三四萬人便在這裡長期屯田,對隴西形成威脅。”
鄧忠道:“父親,看來姜維短時間內不會離開前線,或許等他糧草充足之後,便會進犯狄道。”
牽弘道:“鄧將軍,大都督要求我軍進兵沓中,可這樣嚴密的防線如何能攻破?”
鄧艾道:“二位勿急,我認為姜維目前不會向北,我軍也沒到南下之時機。如此一來,兩軍只能長期對峙,一直持續到明年開春。”
鄧忠道:“若明年開春,時機依舊未到又如何?”
鄧艾道:“我軍與姜維兵力基本相當,沒有九成的把握我是不會貿然進兵而自取禍敗。所以若時機未到,便繼續等著。”
牽弘道:“這?這樣做是否會惹惱大都督。”
鄧艾道:“大都督遠在洛陽,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關於這事,還是等明年再議吧。”
偵察結束後,鄧艾等人返回狄道。
成都,尚書檯。
自從姜維屯田沓中後,尚書檯便沒再收到過任何前線軍情,這讓這裡很多人感到疑惑,尚書向充便是其中一位。
只見向充站在尚書令旁,眼色嚴厲道:“尚書令,自從大將軍撤往沓中,尚書檯便沒有再收到任何軍情。如今北伐軍情況如何,是在繼續與魏賊作戰,還是已經考慮回國,過冬物資是否充足,明年是否有新計劃,諸多疑問尚書檯是一無所知,這樣真的可以嗎?”
見向充生氣,樊建笑了笑,道:“向老弟,彆著急,坐下說。”見向充依然站在那裡,樊建只好道:“你的問題問得好,我也很想知道大將軍與北伐將士的情況。可你也知道,自從諸葛都護彈劾大將軍失敗之後,整個尚書檯便不再過問軍事,而軍事直接由陛下與黃常侍負責。”
樊建又讓向充坐下,向充緩緩入座,道:“可是這樣真得好嗎,前線軍情只有陛下與黃皓知道,整個尚書檯甚至朝廷文武百官皆無人所知,若前方發生意外,國內又該如何應對。”
樊建道:“你這話不無道理,可這又有什麼辦法,誰讓諸葛都護那樣做。哎,事到如今,你我便只能希望大將軍與北伐將士平安無事。”
張紹走來,道:“向尚書,我相信情況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一直在不遠處注視的陳壽向前兩步,道:“尚書令,我能發表一下個人意見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樊建、張紹、向充等人皆看著他,覺得很奇怪,樊建道:“陳侍郎,當然可以,請說吧。”
陳壽道:“在下不懂軍事,但在下知道軍事乃國之大事。我國的文臣武將理應知曉。可是秋冬以來,軍情皆由宦官專斷,這樣是極不合理的。眾人皆知宦官與大將軍之間關係微妙,若大將軍需要支援,宦官有意為難,那麼這樣下去,將誤大事,甚至使國家命運危若累卵。所以在下斗膽諫言,請尚書令及眾尚書上表陛下,恢復尚書檯協助國家處理軍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