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七章 譙周勸諫季漢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章 譙周勸諫季漢亡 (3 / 4)

太子劉璿的固守待援,尚書令樊建的東入巴東、吳國,尚書僕射張紹的入南中建寧,成為此時朝中群臣議論的三種禦敵之策。

見群臣議論,無法統一意見。這時光祿大夫譙周出列,招呼眾人安靜,又對皇帝劉禪道:“陛下,老臣有言,不知可奏否?”

劉禪眼前一亮,道:“譙大夫,愛卿請講。”

譙周看了眼群臣,對劉禪道:“老臣認為,事到如今,已無法抵擋賊人,只能開城請降。”

見國之大儒,蜀中長者譙周,出口就要投降,這讓季漢君臣上下皆感震驚。

難道一個開國四十餘年的國家,在一個效力國家四十的老臣眼裡,真就沒一點希望了嗎,為何他會想到直接投降。

見群臣議論,劉禪招呼安靜,後道:“譙大夫,為何要開城請降,請說道理。”

譙周道:“陛下,老臣譙周願之。首先,固守待援,如何可行?南中援軍到達成都最快十日,巴東援軍到達成都最快五日,而敵軍二日內便會兵臨城下,而成都此時無兵,請問如何固守?”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劉禪又問:“那向東奔吳如何?”

譙周道:“其次奔吳,沒有寄居別國而仍為天子之人,所以陛下進入吳國,只能稱臣。且如今國家之間的體制沒有什麼不同,所以大國能吞併小國,這點很明顯。由此可以看出,魏國今日進犯我國,明日也要吞併吳國,而吳國並不能吞併魏國。同樣是稱臣,與其作小國臣,為何不作大國臣。若陛下要先稱臣吳國再稱臣魏國,與其接受兩次喪國之辱,何不只接受一次?”

劉禪聽後,仔細一想,似乎有些道理,於是再問:“入南中可否?”

譙周撫摸鬍鬚片刻,道:“若陛下想入南中,當儘早謀劃,才能實行。如今大敵當前,災難與滅亡即將降臨,大小臣民之心態,能否保證絕對之忠誠?恐怕當陛下下令開啟南門,啟程出發之時,便會有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哪裡還可能讓陛下順利去建寧。”

劉禪道:“譙愛卿的意思是,只要吾下令奔走南中,成都必生亂,便無人願意執行詔令。”

譙周道:“陛下明鑑。”

樊建道:“譙大夫,朝廷無力堅守成都,奔吳不可,入南中亦不可。看來此三策在你眼裡皆屬下策,那你覺得此時請降能否成功?如今鄧艾離成都不遠,若他不肯受降,又將如何?”

譙周激動道:“那不可能!如今吳國還未歸降魏國,所以趨勢讓鄧艾不得不接受。陛下降後,他還不得不以禮相待,怎敢虧待陛下。”

樊建道:“陛下降後,魏國朝廷會如何安頓陛下?”

譙周道:“魏國必然會下詔賜爵裂土分封陛下,為陛下修建宮室,關照陛下起居。若非如此,我當親赴洛陽,用古人之道義為陛下力爭。也請列位臣工放心,魏國皆不會虧待列位請降者。”

話到這裡,劉禪一臉糾結,雖說譙周之言卻有道理,然而投降太難令人接受。

劉璿道:“父皇,今若降賊,江山社稷毀於一旦,吾等將成王朝之罪人。我國治理南中數十年,安南將軍霍弋忠心可鑑,足以迎接王室,還望陛下考慮入南中。”

劉禪微微點頭,對譙周道:“譙大夫,太子之言也有道理,與其卑微稱臣,不如考慮暫入南中。”

見自己說了這麼多,皇帝還是不肯投降,還想抵抗,譙周不顧老臉,繼續勸道:“陛下,如今魏軍已深入國境,二日內就會到達成都,此時還想依靠南中,愚臣認為,這樣或考慮不周。”

劉禪道:“為何不周?”

譙周道:“南中是何地,諸夷之地,平時對朝廷就沒什麼貢獻,經常反叛。自從丞相南征,大軍逼迫之後,當地人沒了辦法,最終才肯屈服。朝廷讓當地百姓繳納賦稅以供軍功,當地百姓為此發愁並常有怨氣,所以南中之人是長期對朝廷不滿之人。如今形勢所迫,陛下去尋求依靠,當地人更會受到驚擾,從而再此反叛,這是其一。魏軍前來,不僅是奪取我國國土,當陛下奔南之日,魏軍會趁我國衰弱之勢,縱兵追趕,這是其二。若陛下順利躲過追兵到達南中,對外要長期對抗魏軍,對內要當地人提供百官與王室之供給,耗費巨大,而沒有其他途徑可以獲取,只能增加諸夷之負擔,負擔加重只會讓其加速反叛,這是其三。以前王郎在邯鄲稱帝,當時光武帝在信都受王郎逼迫,打算放棄河北退回關中。邳肜進諫道:‘明公若向西返還,那麼邯鄲的百姓不願意拋其父母,放棄舊臣故主,千里隨從明公,那麼逃亡叛變就是必定之事。’光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就攻破邯鄲稱帝的王郎。如今魏軍攻來,陛下向南奔走,我真擔心昔日邳肜之言在今日會實現,這是其四。臣希望陛下早日定奪,便可獲得封土,若奔走南中,到實力窮盡才肯出降,那會造成很深的禍害。《易經》曰:‘亢之為言,知得而不知喪,知存而不知亡;知得失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這就是指聖人知天命而不會堅持違背天命之事,所以堯、舜因為兒子不優秀,知天命另有所授,便尋求把王位傳授別人。兒子不優秀,堯、舜主動將王位授於別人,何況如今禍患已經降至。所以微子雖然是殷紂王之兄長,還覆蓋面部並口銜玉璧而歸降周武王,他哪會是心甘的,只是不得已而為之。以上四點及聖人之行,望陛下察納。愚臣粗言,可保王室,免遭禍害,可保巴蜀臣民,不再被兵戈踐踏,逃離家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譙周長篇大論,分析劉禪為何不能入南中,只有降魏才是最周全之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