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淵道:“衛監軍,請你為三軍統帥!”
衛瓘聽之為難,不願接受。
於是眾將皆振奮道:“請衛監軍為三軍統帥!”
衛瓘請眾人安靜,道:“好,既然是諸將之意,我不再推辭。我願領導諸軍,平定鍾會之叛。”
王起道:“衛將軍,當如何平叛?”
衛瓘思索片刻,道:“今日宮門城門已閉,當明日,三軍齊向城中進軍,救出諸將,殺入正殿,拿下鐘會。”
眾將道:“諾!”
衛瓘走到胡淵身前,道:“令尊大人尚在鍾會手中,明日你當身先士卒,勇冠三軍,破城救父。”
胡淵道:“請衛監軍放心,我胡淵不僅要營救家父,更要親手斬殺鍾會!”
衛瓘道:“好,真乃少年英雄也!”
於是在衛瓘的號召下,眾將各自領命,約定於明日集結於城外。
而在今夜。
鍾會放走衛罐,這讓姜維更加不安。若再不殺諸魏將,城外魏軍將更難掌控,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焦急不安的姜維繼續勸鍾會,而鍾會覺得衛瓘已重病,鄧艾已囚車送走,胡烈等人盡在自己手中。至於城外軍營那些中下級軍官及普通士卒,根本不敢造次,不足為慮。
見鍾會無所忌憚,姜維以利害關係百般勸說,鍾會終於明白了些什麼,勉強同意,決定明日午後動手。
新一日,春正月十八日。
司馬昭與魏帝曹奐,率十萬大軍,到達長安。
這時有荊州方面的書信傳來,司馬昭拿到一看,是後將軍鍾毓的臨終之言。鍾毓再次提醒司馬昭,不可不提防鍾會。
司馬昭閱之,交於屬官閱覽。
主簿郭奕、參軍王深、西曹屬邵悌、記室荀勖等先後傳閱。
邵悌道:“後將軍臨終提醒相國防備鍾會,看來鍾會確有野心。”
荀勖道:“我從舅這人,太過聰明,朝廷無人其右,處置鄧艾之後,二十萬大軍在手,不可不防備也。”
郭奕、王深也有類似話語。
司馬昭止住眾人言論,道:“諸位,我已兵屯長安,又派賈充屯漢中樂城,難道還做得不夠?鍾士季在我手下任職十餘年,我兄長去世,他出謀使我統領大軍。淮南叛變,他出謀使我平定諸葛公休。伐蜀前夕,依然是他晝夜謀劃,使我堅定意志,最終平定蜀地。我與他即是同僚公卿,亦是好友。我來長安,真不是要拿他問罪,而是希望與他早日相見,同輿回到洛陽,正式任命他為司徒,再一起謀略平吳之事。所以還請諸君,不要再議也。”
見司馬昭依然選擇信任鍾會,郭奕、王深、邵悌、荀勖四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見四人安靜,司馬昭又道:“今雖相距二千里,我絕不先負他也。若他先負我,念及舊情,我只治鍾會之罪而不累及鍾氏一門。”
見司馬昭如此態度,四人皆佩服司馬昭之宏大氣度,於是敬拜之。
此時,成都城外軍營。
衛瓘、胡淵、王起、張修等人開始集結討伐軍,數萬軍隊正在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