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陳壽來到這裡的動機與方式,郤正等人無不佩服。
王崇道:“居然躲過兵亂,走小門而入,真不簡單。”
司馬勝之道:“你雖被貶職,但不忘國家,以後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郤正道:“你文采出眾,當由你來編著國史。”
陳壽感嘆片刻,道:“感謝三位美言,承祚如今無官一身輕,只是在做自己認為應做之事。至於將來...”陳壽指著窗外,道:“聽天由命!諸位趕緊收拾,這裡很亂,雖珍貴字畫名篇已被掠空。但最重要之國家檔案,藏於密室之中,皆得保留。”
於是四人來到密室,見這裡文書檔案儲存完好,郤正等人大舒一口氣。
這時郤正從衣中拿出姜維密信,他沒聽劉禪之言燒燬,便想交給陳壽或王崇,但又覺得不合適,想了許久,便把密信放在一個他認為較合適之處。他希望多年之後的人,還有機會閱讀此篇: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
長安方面。
蜀中局勢不斷變化,鄧艾謀反被抓,鍾會叛亂被殺,鄧艾父子被殺,師纂被殺,衛瓘主持成都等訊息源源不斷傳往長安。
如此變化,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昭也一時緩不過來。
當衛瓘穩定成都局勢後,又該如何治理蜀地,成了當下司馬昭最大的困惑。
於是今日,司馬昭召集心腹主簿郭奕字泰業)、參軍王深字道衝)、參軍司馬楙字孔偉)、西曹屬邵悌字元伯)、記室荀勖字公曾)等人商議此事。
司馬昭將蜀中傳來的最新書信傳閱眾人,並道:“今鍾會、鄧艾謀反已死,暫由衛伯玉主持成都諸事,依諸位看來,後事當如何?”
眾人一聽,竟無人敢言。
見況,司馬昭只好點名道:“元伯。”
邵悌只得出列,拜道:“晉公。”
司馬昭道:“事已至此,元伯以為如何?”
邵悌難以拒絕,思慮片刻,道:“晉公,依在下之見,當褒獎衛瓘、胡烈等,依功勞大小授予諸將士刺史、太守,拜將封侯,金銀重賞。”
眾人一聽,紛紛點頭稱好。
司馬昭微微一笑,感到滿意,道:“讓衛瓘、胡烈出任梁、益二州刺史,妥當否?”
邵悌道:“自然不妥。”
司馬昭又感疑惑,道:“為何不妥?”
邵悌道:“梁、益二州將士與蜀中降卒有二、三十萬之眾,不宜久留於蜀。王師當返關中、河洛與荊州,僅留數萬足矣。而蜀中降卒可遣散鄉野,蜀舊臣及家族則應立即內遷。之後之事,應由朝廷新選官吏赴蜀地,出任刺史。”
司馬昭又一想,追問道:“依你之言,衛瓘、胡烈當授何職?”
邵悌看了下週圍眾人,對司馬昭道:“在下斗膽,可上表天子,以衛瓘為鎮西將軍,北返關中。以胡烈為荊州刺史,東返荊州。”
司馬昭道:“由誰出任益州刺史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