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存亡之秋> 第四章 守白帝樂不思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守白帝樂不思蜀 (3 / 5)

司馬昭追問道:“頗思蜀否?”

劉禪笑道:“此間樂、不思蜀。”

於是二人敬酒。

司馬昭放下酒器,無奈看著旁邊賈充,賈充則搖頭,不知該說什麼。

司馬昭拾起案几上的兩枚玉器,道:“安樂公,可識此物?”

劉禪抬頭看了看,道:“臣不知。”

司馬昭道:“此乃鎮西將軍衛瓘獻上雍州兵於成都獲之玉壁、玉印各一枚,皆印文‘成信’。”

劉禪道:“‘成信’當為何意?”

司馬昭道:“‘成信’為周成王歸禾之義也意思為:晉國始祖唐叔得到象徵吉祥的穀穗,後將穀穗獻給周成王,周成王又將穀穗贈與周公)。”司馬昭在宴會上說這事,應該是把二玉比作穀穗,把魏帝比作周成王,把自己比作周公。

劉禪聽之似懂非懂,道:“此乃喜事,相國可收藏此物。”

司馬昭笑著放下二玉,道:“衛瓘將軍不僅帶來二玉並有上言,他聽蜀人言,蜀先主諱備,已具備,安樂公諱禪,當禪授。二者合諱,乃將其國全然而授人也。今公子中撫軍名炎指司馬炎),而你朝國號終於炎興,乃瑞出成都,而藏於相國府,此殆天意邪!”衛瓘之言,其實是聽向充之言論,而向充則是根據譙周之言論。

劉禪一聽,恍然大悟,於是起身,拜道:“臣恭賀晉王。”

司馬昭讓其坐下。

這時有軍士送來軍情,賈充拿來一看,道:“安東將軍陳騫,請求出兵解圍巴東。”

司馬昭閱後,道:“看來吳人野心非小,可有良策否?”

賈充道:“荊州刺史胡烈已至襄陽,可命其進軍,以此解圍。”

司馬昭道:“速辦之,另將上表以安東將軍陳騫為徵南大將軍、封郯侯,後援胡烈。以蜀郡太守牽弘為振威護軍,向巴東援助。豫州之軍亦同時向南。”

賈充道:“是,我這就去辦。”

賈充離開後,司馬昭又招呼劉禪繼續飲酒。

於是巴東方面,在數次求救安東將軍陳騫及魏廷後,魏國的援軍終於出動了。

七月,魏荊州刺史胡烈率步騎二萬由襄陽方向,進攻東吳。魏豫州地區的軍隊也同時南下。兩軍以掎角之勢策應救援。

胡烈帶著麾下二萬人前去救援,若直接去巴東和陸抗主力決戰,陸抗可有三四萬人,就算能擊敗之,自己也會有不小損失,所以胡烈主張先佔領西陵。

西陵,以前叫夷陵,吳帝孫權改名西陵。也有一種說法是夷陵和西陵同在一郡,相鄰很近,一個在江水南岸、一個在江水北岸。

而季漢與東吳邊界,季漢最重要的城邑是白帝城,東吳則為西陵。

胡烈決定佔領西陵,從而切斷陸抗的退路。這樣即使陸抗能勉強攻佔白帝城,退路斷絕,孤軍在外,軍心不穩,也難長久。

胡烈的引路者,為巴東參軍楊宗,此時魏軍正在行軍路上,二人正在交流。

楊宗道:“胡將軍,朝廷讓我軍去救巴東,可我軍卻往西陵,若救援失敗,當如何交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