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郡其餘幾縣盜賊騷擾,卻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只是路過溫縣境內。
李密上言:“二州人士零頹,才彥凌遲,無復廁豫綱紀後進、慰寧遐外者。良公幹英特,二州之望,宜見超予,紹繼立後。”
通俗意思為:梁、益二州計程車人逐漸凋零頹廢,傑出才子凌亂遲鈍,已經沒有參與管理後進學子、撫慰安寧遠出在外任職官員的人了,壽良應該被特別重用,他是梁、益二州的威望所在,建議額外授予,讓他繼承文立的事業。”
司馬炎於是下詔,任命壽良為黃門侍郎,兼梁、益二州都、給事中,後升任梁州刺史。
李密很討厭一些下屬官吏的行為,於是給他們寫信:“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
收到信的下屬官吏把他的信上報給司隸,司隸認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
離開溫縣後,李密出任司隸)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
李密本想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己的才智,但是他性格剛正讓朝中權貴荀勖、張華等對他逐漸產生意見,故朝中無人推薦。
之後,李密調任漢中太守。
見自己逐漸遠離朝廷,或因不如意而心有怨言。
有一次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
通俗意思為:常言道,凡事有因就有果。在朝中沒有後臺的人,不如回鄉田隱居。身居高位的人很清楚我的情況,事實不是這樣的嗎?
李密一詩得罪了司馬炎,一些官吏趁機上奏請求罷免李密。
一年後,李密被罷官,於是歸田。
李密著述理論十篇。
李密育有六子,皆有過人之才,號為“六龍”。
李密長子李賜,字宗碩,擔任州別駕,被舉薦為秀才,升為汶山太守,未行而卒。
李密之子李興,字雋碩,官至太傅參軍。
李密之子李盛,字賓碩,官至寧浦太守。
李密從小失去父母,依靠祖母長大。四十歲之前,效命於季漢,然而國亡主辱,復國破滅,身為亡臣,苟且存活。他對於新盛的西晉及皇帝司馬炎不甚瞭解,於是寫下一篇《陳情表》,便在家中供養祖母劉氏。當祖母去世,局勢穩定,他終於出仕為官。
從中央到地方,從縣令到太守,李密因身份背景,性格原因等無法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卻能堅持自己的清廉公正,無愧為一代風雲人物。那麼之後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陳壽撰寫諸葛集。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