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驚喜念道:“炎興、炎興。”又見旁邊黃皓頻頻點頭,於是道:“好,就叫炎興,吾即刻下詔,改元炎興,大赦天下!”
於是今日,皇帝劉禪在朝堂上忙活半日,辦妥了增援前線、聯絡吳國、更改國號、大赦天下等事務。
此時,鄧艾西路軍與姜維軍正式開戰。
金城太守楊欣進攻甘松,與守衛這裡的漢將趙廣作戰。
隴西太守牽弘進攻沓中前沿陣營,與守衛這裡的漢將裴越交鋒。
天水太守王頎繞開前沿,直接攻擊沓中本營,與本營守將來忠對抗。
此時沓中大營中軍營帳。
李密對姜維道:“鄧艾對我軍發動全面進攻,今日即與趙廣、裴越、來忠等部交戰。”
姜維道:“鄧艾的兵力與我軍相當,卻敢主動攻我,這點出乎我的意料。他拿什麼擊敗我,我只要堅守營地,拒絕野戰,他就是攻我一、二個月,也不會有任何進展。”
李密道:“這就是問題所在。鄧艾從去年至今,與我軍對峙近一年,而此時突然進攻,非常反常,難道另有隱情。”
姜維道:“你的意思是,是司馬昭強令他進兵。”
李密道:“很有可能。”
姜維想了想,道:“若真如此,那鄧艾的進兵便是司馬昭為了纏住我軍的手段,司馬昭一定另有所圖,或許此時正派更多軍隊向我攻來,或直接進攻漢中。”
李密道:“畢竟司馬昭命令鍾會治軍長安,在兩國邊界集結約二十萬人。”
姜維氣憤地拍案道:“春季我上表,請陛下派廖化、張翼二位將軍增援前線,為何遲遲不來?”
李密道:“軍情全被黃皓掌控,而黃皓與大將軍一直有隙,或許是他刻意隱瞞使朝中無人知曉。”
姜維更怒道:“小人黃皓,終誤國也!我恨自己手軟未早日除掉,以造成如今之被動局面。若真如你言,二十萬敵軍分多路南下,那情況就危機了!”
李密道:“大將軍,現在應該怎麼辦?”
姜維又想了想,道:“我軍必須立即做出調整。”
李密道:“如何調整?”
姜維道:“一,你多派探馬瞭解鍾會動靜,且催促成都增援前線,讓廖化、張翼二位將軍火速率軍到達陰平橋頭與陽安關口。二、命令劉林將軍堅守強川口,這是我軍走陰平道回師漢中的必經之路。三、命令全軍,堅守營地,且等待命令,隨時準備撤軍漢中。”
李密道:“諾!我馬上去辦!”李密道後便離開。
同一時刻,諸葛緒中路軍向南進軍,路上遭遇漢國建威圍城、武都下辯城等漢軍據點之頑強抵抗。
鍾會東路軍,十幾萬人正由褒斜道、駱穀道、子午道三道入漢中。而三道之南口,漢軍築有三座圍城,即石門、興勢、黃金,這三城便是擋在鍾會大軍南下的第一道防線。
許儀作為開路先鋒,在駱穀道最前方為大軍造橋修路。他一路上並未遇到任何漢軍阻擊,但因山道崎嶇,其開路速度顯得較慢。
鍾會本人在後軍,此時到達沈嶺之巔。他停下馬來,目視前方,只見山巒疊嶂,雲霧繚繞,道路狹窄,難測危機,於是叫來杜預,道:“我軍從駱穀道北口至南口,走出這山谷,需要多少時日?”
杜預看著前方,道:“前方路況不明,快則十日,慢或一月。”
鍾會不滿道:“一月也太慢了,你派人前去傳話先鋒許儀,要求加快修路,最遲十五日內,大軍必須走出山谷。”
杜預道:“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