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眾將離開,鍾會與養子鍾邕走出城樓,透透氣。
此時已是黃昏,鍾會指著遠處,道:“你看,那個方向便是陽安關口,若我軍能拿下關口,便能開啟金牛道,入道南下,進取劍閣。”
鍾邕道:“父親,我相信胡烈將軍一定會迅速拿下陽安關口。”
鍾會笑道:“是嗎,看來你挺看好他的。”
鍾邕道:“其實兒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慮,不知該說不該說。”
鍾會道:“你直說。”
鍾邕道:“兒依然不太懂,為何父親一定要在道上斬殺許儀將軍,他的父親可是開國名將呢。”
鍾會回頭看著他道:“這你就不懂了,父親雖然年近四十,為官多年,然而這次是初掌兵,便遇到了伐蜀之戰。此戰非同小可,勝,則建立功業。敗,則前途渺茫。我不得不更為謹慎。而十萬大軍的數十位將軍很多人軍旅多年,戰功顯赫,父親軍資尚淺,不知這些人心中是否信服,行為或有怠慢,所以為了加強治軍,父親必須要立威,這樣才能牢牢掌握這支軍隊,才能讓軍隊在戰場上更加拼死效命。”
鍾邕點了點頭,道:“兒明白了,父親要掌握十萬大軍和數十位將軍,確實並非易事。另外鎮西將軍府組建至今不滿一年,父親的眾僚屬,包括長史杜預、參軍羊琇,主簿鄧殷,功曹向雄等人,不知是否也信服父親。”
鍾會向前走了數步,看著遠處道:“鎮西將軍府組建時間確實較短,但這些人與我相識並非短。杜長史以前與我皆任職司馬大將軍府,參議軍事多年,被我選為長史。羊參軍之前是泰山郡上計吏,後入朝任職郎中,他研究學問而有智謀,所以被我選中。鄧主簿之前是澠池縣令,我欣賞他的才幹,所以召為主簿。向功曹以前獲罪被關進監獄,是我把他從監獄裡徵召出來為官。所以以上四人皆我所看中之人,皆乃當世人才,我相信四人必能助我成就大業,我信服四人,四人也必信服於我。”
鍾邕聽後不知再說什麼,便道:“兒明白了。”
這時杜預走來,道:“鍾將軍。”
鍾會回頭一看,道:“元凱,有軍情嗎?”
杜預道:“胡烈將軍已率軍出發,前往陽安關口。”
鍾會道:“連夜出發,動作還挺快。此時防守陽安關口的蜀將是誰?”
杜預道:“蜀關中都督傅僉,傅僉是劉備大將傅肜之子。當年蜀吳夷陵大戰,傅肜軍敗身死。他的兒子傅僉繼承父輩之志,參與軍事,此人頗識兵略,以勇猛著稱,姜維甚愛,命其做關中都督,負責堅守陽安關口。而此時他的兵力不下三四千人。”
鍾會道:“這樣看來,一場惡戰即將爆發。”
杜預道:“是的,胡烈將軍率一萬多先鋒前去攻關,也沒必勝之把握。”
鍾會道:“若胡烈將軍不能取勝,我當親自奔赴陽安,定要拿下關口。”
天黑後,姜維沓中大營。
姜維、李密、裴越、趙廣、劉林、來忠等將領正在中軍營帳。
此時眾人站於地圖前,姜維道:“眾將請看地圖,鄧艾在我軍以北紮營,八月至九月以來,已數次進攻我營地,而我軍閉營堅守,鄧艾未佔到任何便宜。在祁山,今日收到軍情,諸葛緒已由祁山道南下,此時或許已佔據建威。之後是漢中,鍾會率十幾萬人從褒斜、駱谷、子午三道南下,而我漢中諸部所有軍力約兩萬人,如今情況非常緊急,我軍必須立即離開沓中,撤回漢中,不然漢中就有可能陷落。”
裴越道:“大將軍說撤回,末將遵令便是。”於是眾將皆如此表態。
見況,姜維道:“但我軍離開沓中,鄧艾必然尾隨,這樣將不便於我軍後撤。為了迷惑鄧艾,我軍可明日先佯攻,將鄧艾擊退十里,黃昏後留一將斷後,其餘大軍趁夜撤兵,退往漢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裴越道:“此計甚好,那留誰為斷後將軍?”
姜維道:“我打算親自斷後,等大軍順利到達陰平橋頭,我再撤出。”
見姜維這麼說,眾將急了,裴越道:“大將軍是主將,哪有主將親自斷後的道理。”
來忠道:“若全軍到達橋頭,而大將軍被鄧艾圍困,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