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千里迢迢來到長安,確是辛苦了。”
宋曉揮手到:“哪裡哪裡,為了大宋,宋某該當如此。”
三皇子笑了笑說:“宋先生上次科考考得如何?”
“哎,”宋曉搖了搖頭又說:“那時年輕氣盛,止步在會試,至今只是個小小的舉人。”
二人點點頭笑了笑說:“不錯。”
宋曉繼續搖頭說:“可宋某不甘於只是個舉人。”
二皇子繼續給宋曉斟酒,落了壺輕聲問到:“宋先生對如今宋朝的現狀可有什麼看法?”
宋曉接過酒杯沒有喝下去,而是看向了樓下,良久對二皇子說:“宋某認為當今朝廷腐敗,雖然剛剛拔掉了四會毒瘤,可真正的毒瘤還在朝廷,宋某認為,毒瘤不是四會,四會不過是朝廷養出來的。”
“先生見解獨到,那可有法子解?”
宋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也是隨便說說,我自然知道想要整頓朝廷,清楚內患有多麼不容易,不過任重而道遠,宋某相信皇上是個明君,一定能造福百姓。”
“那宋先生認為,如何才能造福百姓?”
“這個嘛,我認為這朝中之人野心蓬勃,很多官員互相袒護,而且宋某覺得現在修造的寺廟太多,宋某一直認為人定勝天,不信這牛鬼蛇神的事,本可將這些錢免於賦稅,或者修建河道,百姓興,則國興,一人興,兩人興,國不興。”
二皇子輕笑一聲問宋曉到:“先生以為,你為何會科考失敗?”
宋曉一臉疑惑道:“為何?”
“觸犯神明。”
“公子也信這些?宋某不解,求風求雨都與那寺廟有何干系?宋某經常見僧人化緣,可民不飽,如何養那僧人?寺廟富麗堂皇又有何用?徒有其表,門可羅雀,只那僧人日夜唸經,渡得了誰?他自己都渡不了!”
“我不信。”
宋曉點點頭一本正經到:“若是公子說信,宋某方才就想起身走了。”
“可別人信。”三皇子接話到。
“誰?”
二皇子搖搖頭,笑宋曉愚笨沒有聽出意思,隨即點醒他到:“不修建那些無所謂的東西,他們又從哪裡撈好處?”
這話說得很對,宋曉拱手讚歎道:“公子所言極是。”
“可宋先生說得在理,朝廷需要宋先生這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