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重生之飛將之子> 第四十三章 張師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三章 張師君 (2 / 3)

呂霖為之一愣,隨即笑道“文遠兄莫非不知魏延將軍麾下之卒下馬更為精悍?”見張遼搖頭,呂霖才解釋道“原本我是打算魏延將軍之卒當做步卒訓練,直至入關中後,才習馬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遼這才明白呂霖為何這般泰然自若,只是山路崎嶇,張遼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畢竟呂霖乃主公獨子,不能有半點閃失。正好碰到魏延0,張遼千叮萬囑,“此役不僅要勝,將軍亦不可大意少將軍安危…”

“將軍勿憂,某家省得。”魏延也知道張遼所言甚為重要,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大軍當夜出發,出了大散關便是綿延群山,山路崎嶇,『摸』索到天亮才找到嘉陵江頭。大軍休息一個時辰,三人吃著乾糧,呂霖開口道“奉孝兄言南下不可上馬,看來他是多慮了。山路如此難行,馬兒如何走的動?”

“那我等是否還遵郭軍師之計?”徐晃雖為主將,卻也敬佩呂霖的智謀。

“遵!”呂霖咬了一口乾硬的黑麵饃饃,絲毫不覺得難以下嚥,扭頭問徐庶“元直以為當如何?”

徐庶毫不猶豫開口道“庶建議魏延將軍分兵四隊,在前方十里探路,每一個時辰集合一次,徐晃將軍將士牽馬走最好走的一條。我軍不僅要快,還得避免傷亡!”

“嗯,元直先生言之有理!末將這便去分兵。”魏延將手中的黑麵饃饃塞到嘴裡,拱手離開。

九月二十為秋分日,整個漢中城內歡悅慶祝,如春節一般,百姓都聚集於街道兩旁,如恭迎天子一般默默等候,沒有守卒維護治安,也沒有人鬧事,男女老少皆默默守在兩側。

過了午時,從郡守府門口一陣歡呼,從裡面走出一隊人馬。遠遠看過去,只見兩馬並行拉著一輛馬車,馬車上站著身穿黃袍的道士,此人約莫三十多歲,身形清瘦,神情和善,左手結成一手印,右手從胸前布袋掏出小米,向外灑出去,口中振振有詞,還真有幾分仙人模樣。

身後跟隨者八個道童,皆二十歲左右,面『色』恭謹,左手結相同手印,右手持黃旗,旗上繪製著正常人看不懂的圖樣。

“天師!”

“拜見張天師…張天師…”馬車所過之處,百姓無不跪拜,目光誠懇…

馬車上之人自然是張魯。

說起張魯,倒也有些本事,他為道家名師張陵之孫,原本只是做些傳教之類的事,後被入蜀的劉焉帶上,劉焉當上益州牧,他殺原太守蘇固,自稱成為漢中太守。招兵買馬之後,透過傳教的方式竟然發展壯大,在劉璋襲益州牧時,與劉璋鬧開,自己獨立出來。

關中之『亂』一來,關中百姓多遷入漢中避難,多為張魯所納,青壯練為士卒,,近年來練成三萬大軍。張魯的母親被劉璋所殺,張魯以此為由,數次興兵征討。

如今漢中百姓將張魯視若神明,故劉璋多次出兵,皆不能突破萬民堅守的陽平關。儘管此次劉季玉北聯呂布,張魯依然有恃無恐,呂布的鐵騎踏不過秦嶺,結局還不一樣?陽平關有一萬五千軍士駐守,張魯沒什麼顧慮,今日繼續祭天禱告,教化萬民。

馬車穿過長街,來到祭臺,張魯縱身一躍,跳上祭臺,風吹道袍擺動,還真有幾分仙風道骨…百姓立即圍住祭臺,紛紛叩拜。

“天行有常,佈德萬方;濟世救民,道德遠揚!道家張天師授魯之命,布恩於萬民。既秋分之日,吾代萬民感恩上蒼,恭求仙人庇佑!”

“謝天師!”百姓再拜。觀其場景,頗有張角建立黃巾軍的勢頭。

張魯手舞足蹈的一番,祭禮才結束,張魯吩咐道童為萬民佈施,在百姓的簇擁中回到府裡。

大軍行了五日,才出了扶風郡,越走山路越險,呂霖不僅感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個個騎兵牽著戰馬卻不能騎上去,都憋著一肚子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