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上之人,誰不是耳聰目明的。蘇太后說的事情,他們多有耳聞了,只是沒想到,竟然還牽涉到了國祚的問題。
這小皇帝不利於國祚,又給越國帶來災禍,顯然不適合做皇帝。那麼蘇太后叫自己幾人前來,便是要商量換皇帝一事了?
此時,宗人府宗令大人問道:“這麼說來,這兩年越國動盪不安,也是因為小皇帝不得高祖皇帝認可,祖先不庇,這才禍事連連?如此,那可真是難為我們呀!”
宗令大人和明雅大長公主同輩,算起來還是先帝的叔叔,小皇帝更得稱他一句叔祖。目前宗人府上下都歸他管。
蘇太后回答:“確實如此。諸位也都知道,哀家對皇帝視如己出,若非出了這事,哀家也萬萬不敢生出這種大逆不道的心思來。”
三公以及右相都沒有吭氣。他們自己心裡都清楚,請他們來不過做個見證,可別心裡沒數,還跟著討論話題。
“之前本王就說過,一個稚子哪能挑起國君之職。果不其然吧,禍國殃民了!”鄭王說得大義凜然,開口便是指責。
蘇太后心裡冷笑:還不是眼紅。一個毛頭小鬼能坐上皇位,而他身為先帝的弟弟,卻是無緣寶座。那心裡自然是不忿的。
一旁的端王嘆息一聲,“神鬼之辭暫且不論,主要是小皇帝這兩年來的表現實在叫人大失所望。一點功績全無,終日只知玩樂,不思進取。我們這些做皇叔的都看在眼裡,只是嘴上不說而已。”
建王也撇撇嘴,抱怨著:“太后,我等也都清楚,當初你是防備我們,這才挑了最小的十六弟做攝政王。而今也恰好證明了,小陛下是爛泥扶不上牆,你當初又何必呢?要我看,十六弟也比小陛下合適。”
蘇太后面上尷尬,卻也不得不忍。兩年多之前,她確實也防備先帝的兄弟們。
建王所說的十六弟,便是蕭修之。在諸位王爺心中,自己這些當叔叔的哪個不比小皇帝強,可偏偏就是那毛頭小鬼當了皇帝。
要不是當時蕭煜琰就是太子,即位名正言順,再加上蘇太后以及蘇家力挺小皇帝,這些做皇叔的早就幹翻蕭煜琰了,怎麼可能讓一個七歲的孩子當皇帝?
蘇太后訕訕道:“過去的事休要再提。哀家當時只是遵照先帝的意思,哪知他是個扶不上牆的。總之,機會也給到皇帝了,他能力不夠也怪不得別人。等哀家歸西后,也問心無愧,不會無顏面見先帝。”
她心裡卻想:一群不要臉的老傢伙!皇位給蕭煜琰坐,她自個兒還能想辦法弄回來。要是給了這些個王爺,那可真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宗令大人咳了一聲,擲地有聲:“而今數落小陛下也沒有意義。太后心裡是否有了即位人選?早些定下了,帶領越國走向繁榮才是。”
終於進入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