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7章 三皇五帝 (1 / 2)

第316章 三皇五帝

人族發展很快,在三教齊出,為人族帶去知識和生存之道後,人族的人口就迎來了爆發式的提高。

曾經制約人族人口增長的問題,在得到了教導後都不再是問題。

而人族真正開始發展,則是在三皇五帝的時期。

單純以普通人的角度來說,三皇五帝,是華夏人族歷史上真正做出大貢獻的八位帝王,只是歷史上對於三皇五帝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不盡相同。

《尚書大傳》中的三皇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春秋運鬥樞》中是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風俗通義》中則是伏羲氏、祝融氏、神農氏;《三字經》中則是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黃帝)。

而五帝自然也有不同的說法,《呂氏春秋》中則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大戴禮記》中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資治通鑑外紀》也不一樣,為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幾乎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三皇在華夏文明中由來已久,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地初開便有天皇,且與北極同道,其身份極崇高。

爾後的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後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後三皇之分,合為九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意為歷史太久遠了,有些東西無從考究,這一點趙公明是認同的,畢竟歷史不同於神話,得有考證才行。

所謂的“九皇”,其中最出名的還是後人皇,畢竟都是正經記載的玩意兒,就不多做解釋了。

這裡要說的自然不是正史中的三皇五帝,而是神話中的。

在趙公明的認知中,神話故事中的後人族三皇五帝則是三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軒轅氏”,五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帝禹”。

因為從帝禹時代開始,洪荒大地從本質上有了新的變化,從原本的五大荒,變成了“九州”,可以說從此時開始,才真正奠定了人族統治地位,也徹底奠定了自己洪荒主角的地位,因此無論人族如何發展,三皇五帝對人族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

天皇伏羲氏,八卦之道的開創者,人族最早的領袖,前世為妖族的羲皇,聖人女媧的兄長。

巫妖大戰之時,作為妖族的皇者之一,伏羲雖然沒有帝俊、太一等的野心,但作為妖族皇者,和巫族的戰爭他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在祖巫們的反擊中隕落,也得虧有一個聖人妹妹,不至於形神俱滅。

被女媧保下來的元神真靈得以投胎轉世,成為人族,也是天定的天皇氏。

隨著人族部落的興起,人族各部落之間也出現了以氏族為姓氏繁衍生存的部落時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