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又是一怔,眼神十分迷茫。
“皇上忘了先帝是怎麼駕崩的嗎?”
這話猶如晴天霹靂,將劉顯驚得魂不附體。他惶恐地看著容妃,不知道容妃從何得知了先帝駕崩的內幕。只見容妃神色從容,從容中帶著幾分陰鷙,看來她已下定了決心。
劉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輕聲問:“你有何良策?”
……
劉業得釋之後便去拜見宣太后,請求宣太后不要責怪劉顯。
“他那麼對你,你還要為他求情?”
“微臣處事時也有不妥之處。況且國不可一日無君……”
“理政方面,哀家覺得你比皇上更合適。”
宣太后這話,令劉業脊背發涼,彷彿整個宮殿的氣溫都下降了。
他明白,宣太后是在試探他是否有覬覦之意。太后是個多疑之人,如果他回答不好,不夠得體,宣太后定會對他產生懷疑。
劉業面不改色,評價地說道:“臣是臣,君是君。臣為臣事,君為君事,各司其職,才是上善。”
宣太后對他這個回答感到滿意,微笑道:“燕王不愧是國之棟樑,所言甚是。但皇上畢竟犯了錯,又錯即懲,有過當糾,如此才能讓皇上成長。”說到這裡,宣太后停頓了一下,嘆了口氣,“若是皇上能有幾分你的穩重就好了。”
對此,劉業沒有發表意見。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說話。
“有些事情,哀家想要弄個明白……”宣太后又正色道,“你和那個衛玲瓏被刺客挾持後,刺客帶你們去了哪裡,你們又是如何脫身的,關於刺客的身份你有什麼線索,都給哀家一一說來。”
“是。”
劉業知道太后一定會問他關於刺客的事情,所以早有準備。他沒有打算將昭王劉景徽還活著的事情告訴太后,便編了一個謊言。把挾持他的那些人,說是想要找他報仇的人。曾經他在北地戍邊時,清繳匪患,因此結仇無數,這個理由也說得過去。
宣太后聽了之後,疑慮未消,但也沒有再追問。
“還有一事,泰山祭天時,有人在天鼎裡藏了火藥,聽說這件事你已經再調查當中了,可有線索?”
“回太后話,劉業無奈,仍無線索。”
宣太后微微一笑,“想不到足智多謀如燕王你,也有查不到的事情。”
“莫非太后已有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