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不算沒有目的,也知道不能被人哄騙了去。
樓七道:“我們送的時候,還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
“月姑娘閒下來沒事愛做吃的,一做出來就成秘方。她給蘇家大房送了做餛飩的秘方,蘇記餛飩鋪子近來在林東鎮的生意極好,聽說蘇家大房一家人樂得很,一家男女天天晚上都在包餛飩買。”
最初沒人留意,黃燈籠的事鬧出來後,大家都知道蘇記餛飩鋪是月姑娘未離開蘇家前的大伯家。最初只是得了月姑娘接濟的鄉鄰去照顧生意,去了之後,發現味道好、用料足,蘇記的家主蘇光宗還令家裡定下規矩,吃餛飩還送一碟素菜絲。那素菜拌得極好吃,不算錢的,去的人就更多了。
而今,蘇記餛飩鋪子在縣城一帶都有了名氣,近來趕集天小鋪子的四張桌子都是滿客的,蘇家一家人圍著鋪子忙不過來。
燕大公子聽到說吃的,想到近來自己吃的不是燉雞就是燉鴿,喝得快要吐,直到打屁了,才給吃肉、吃米飯,這會兒一聽說有滋味的,“你吃過?”
“我們明月院裡的人,好多都去吃了。樓三說餛飩做得一般般,但那餡料調得香,再有就是那素菜拌得好吃,就這樣的,如果在燕京城生意會更紅火。
蘇孫氏想把秘方給她孃家人,可握在蘇光宗父子手裡,父子兩個大男人,生怕秘方走漏了,一學會就把方子給燒了,連孫氏和胡氏、馬氏都不知道那調料秘方,兩個人輪流藏在屋裡拌料,聽說蘇光宗拌的最好吃。
蘇三郎要學,蘇光宗說要等他有兒子才教他。蘇六娘近來天天鬧,非說這秘方有她的份,被蘇孫氏給訓罵了一頓。”
燕大公子道:“蘇光宗父子倒知道這秘方重要。”
“大公子忘了,他們父子都讀過書,哪有不知道的。”
這種食譜秘方,尤其是做這個賺錢的生意,那就是旺家的根本,多少人靠著各種秘方吃食成了大富賈。
“近來,蘇雲山正琢磨要去縣城,想給她妻子弄個小推車,去縣學門口賣餛飩,請了她妻子孃家的嫂子弟妹一起過去當幫手。近來這二人在她家的店裡學包餛飩。”
原本蘇三郎、蘇六娘無人問津,如果因著自家餛飩做出了名頭,登門說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尤其是蘇三郎,知他讀書識字,雖無甚天賦,可最是用心,一到趕集天,自家鋪面在鎮東,他就推著小車去鎮西再擺一個攤,一天下來也能掙不少錢。
蘇家人近來賺到錢,家裡人也不吵了,就連孫氏都滿身是勁,精神氣十足,還學會說好話奉承人,早前瞧著嘴笨的胡氏、馬氏也都學了一些套話、慣話。
“蘇耀祖一家天天晚上掛黃燈籠,可所有人都覺得他家的燈籠太醜,心意不誠,沒給他家送銀子。他家一到夜裡,就在門上貼一個‘悔’字,還與上‘一千兩’。”
燕大公子道:“這可真夠笨的,這哪裡悔,分明是衝著銀子來的,換成誰也不會給。”
只是,蘇耀祖不像這麼笨的人。
“是誰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