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計謀,換做水平一般的將領,真的會應對乏力,偏偏原本歷史軌跡上,黨爭不止,大明走馬觀花的換一茬又一茬主事,但是真正能改變局面的幾個卻未曾留下。
不過,有方書安和熊廷弼在,任建奴和黃臺吉想破腦袋,他們也想不到,自己面臨的對手除卻一個熊屠夫,還有穿越者!
冷兵器時代,人口便是財富,想必土地,人丁才是第一生產力。
建奴好容易擄走三十萬,誰能想到竟然忍心放棄到手的人丁,不得不說,野心早就放在整個大明版圖之上了。
五萬流民被安置後,表面上看是因為人們穩定,實在是建奴在不斷加碼,每日都有流民自建州部返歸。
多時有上千,少的時候也有數十人!
現在的情況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一點點稻草施加上來,總有撐不住的那一天。
奴兒哈赤等的就是哪一日到來,屆時,便能和清河城一般,不許多大付出便可拿下。
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終究還是沒有成功實施。
以工代賑!
雖然流民對與此刻的遼東是累贅,但是當中可是不少青壯和能夠做工之人。
那就好辦了,撫順城和清河城修築在即,並且十餘個衛堡都要加固。
日常修築還要征伐勞役,現在不同,有流民不用,還找何人?
反正都是要餵飽他們的肚子,也就幹活吧!
省不少人力物力,更好的是他們都是原先撫順城或者清河城居民,自己給自己修建的東西,至少更加用心!
以工代賑從來就是最好的安置流民和賑災之法,與其白吃白喝還有時間瞎折騰鬧事,不如讓他們忙起建設來,自己出賣勞動力獲得報酬會心安理得。
日以繼夜的輪班忙碌,也省的那些遊手好閒之人胡亂琢磨!
熊廷弼的命令下達後,瀋陽城外的流民隨即開始分流,一批一批的開拔前往清河城舊址,那裡,水泥已經源源不斷運過去,就等著熟手就位,便能開始重建工作。
熊廷弼拍著腦門,使勁讚歎方書安的主意,若是歷代先賢能琢磨出這麼個事情,那麼多少此前想都不能想的工作都能完成。
不說其他,河道疏浚、道路鋪就,此類靡費人力的事情,此後都可用以工代賑的名義出現。
能夠省下大量動員民夫的成本……
喜歡橫明請大家收藏:()橫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