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橫明> 第149章 鐵水的門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 鐵水的門道 (2 / 2)

事實上,真正普及鑄鐵爐子還是要等到華夏鋼鐵產量過剩之後才出現。

此前無論是建築業上的盤條鋼還是其他場合用鋼,伴隨著華夏基礎建設的發展,鋼鐵一直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只有等到進入新世紀,整個華夏特別是河北省成為全世界鋼產量第一大地區後,才有富餘的鑄鐵來奢侈的鑄造採暖爐。

彼時的鋼鐵產量多誇張呢,有種說法是世界第一是中國不含河北),第二是河北不含唐山),第三是唐山不含瞞報)……

可見,華夏民族缺什麼就容易得什麼恐懼症,鋼鐵不足恐懼症讓他成為一個產能超過後邊九個總和的可怕存在。

同樣還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在抗戰以及東邊半島上被小鬼子和山姆鬼子火力壓的喘不過氣來,於是就拼命的發展大炸逼。

以至於在南邊那場戰爭過程中,華夏也做了一把地毯式覆蓋的土豪,不單單是單層覆蓋,是反反覆覆覆蓋好幾遍。

對面有水泥工事,炮火覆蓋;

對面有水櫃連,炮火覆蓋;

對面有汽車連,炮火覆蓋;

對面有步兵連,炮火覆蓋;

對面有……嗯……可能有幾個敵人……怎麼辦?

算了,炮火覆蓋吧……

據說當時開往前線的列車,都是一列一列的152加榴、130火、130加、122加、122榴的炮彈。

那是必須要打完,打不完之後臨期,回來銷燬更加麻煩……

真是第一次在戰場上成為大戶……

話說回來鑄鐵爐的發展,在其開始推廣時,哪怕是在基層農村,家用鍋爐以及暖氣已經普遍推廣,所以鑄鐵爐並未能成為一項能夠引起轟動的發明。

但是在有些場合,他發揮的作用實在是太明顯了。

此前人們用的煤爐都是鐵皮製作,中間填上土製保溫層,最後裡邊是耐高溫的內壁,如此一來就是個簡單的煤爐,不但能夠取暖,還能夠日常做飯使用。

雖然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但是散熱效能並不理想,尤其是房間比較大時,一個爐子的作用有限。

但是鑄鐵爐就不一樣了,由於沒有厚厚的保溫層來約束溫度的傳播,因此帶來的散熱能力是數倍增長,在舊式煤爐面前,簡直就是吊打。

如今遼東的溫度本就比後世寒冷,普及暖氣什麼的集中供暖更是想都不要想,因此,鑄鐵爐是眼下最為高效的採暖方式。

如果能解決這些,那麼整個遼東直到奴兒干都司的屯田計劃都將成為現實。

不過,現在的鑄鐵對於大明來說仍舊是寶貴的資源。

如果能解決鑄鐵問題,大批次生產,將煤爐的價格降下來,對於大明的意義重大。

其實,華夏的液態鍊鐵的技術發展的很早。

喜歡橫明請大家收藏:()橫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