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差?”李盡忠有些撓頭了,方書安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效果,就這已經是匠人們見識過最好的狀態了。
“鐵水的顏色還能再亮些,也就是溫度還差點。”
“溫度還差點?”
李盡忠聽他說的含糊,更加鬱悶了,只好去問孫傳庭是否知道在說什麼。
“老李頭,你他孃的別偷懶,踩快些!”老匠人見踩風箱的人動作慢了,便喊道。
風箱?
方書安被這一句提醒,再看過去,可不是麼,雖然他們用的是腳踩式風箱,比傳統的推拉風箱連續性更好。
但是風直接從風道進入高爐,送進去的都是冷風,那樣的話,溫度能提高就奇怪了。
一定程度上相當於扇風降溫了!
“盡忠,招呼人手,將另一個爐子的進風道改了,延長風道長度,在下邊架設燒炭的位置,把送風溫度提高!”
雖然理論上的東西聽不明白,但是李盡忠知道他要做什麼。
“好,等著瞧好吧!”
說完,便帶著幾個匠人個工人去改建另一個爐子了……
預熱空氣和焦炭雙管齊下,溫度得以提高,鐵水融化的速度又提高不少,並且流動性更好。
得益於流動性提高,他們便將模具又改薄了些。
在可耐受範圍內,越薄也就意味著更少的用料,更大的產量。
倒不是非要偷工減料,此前設計的壁厚是因為鐵水流動性差,如果太薄根本難以流動均勻。
現在經過改良,問題便能解決。
鑄造模具除了變薄,其他不用大動,模具用料都是現成的東西,畢竟此前鑄鐵匠人們也有活計要做。
這些都是他們拿手的東西。
當方書安將鑄鐵爐成品展示在熊廷弼面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