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橫明> 第388章 場面一度很血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8章 場面一度很血腥 (1 / 3)

理論上來說,一箭能擊穿股動脈,是最理想的情況。

那樣的話,傷型更加接近實際情況,出血也十分理想。

可惜啊,那種情況即便是在後世做創傷模型,都是很難做到。

此前的實驗方案,也有人說過,不管是否能擊穿造成大出血,既然是有出血,就能夠達到目的,那時候上去包紮就是。

而且,傷情本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情況,不見得必須是打斷動脈才需要包紮。

不過麼,方書安還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雖然認為的製造動脈大出血不見得符合實際情況,因為不是每個傷者都會被擊中股動脈。

但是訓練麼,就是要按照最為極端的情況進行準備。

不然只是規模一般出血的話,稍微包紮就能止住,根本考驗不到包紮的技術和水平。

所以說,在實驗時候,還是要創造統一的動脈出血,更能考驗學生們的能力和水平。

至於說為何要選擇股動脈,那也是折中的方案。

頸動脈出血量更大,但是要製造創口太不容易了,很容易直接『射』穿氣管,或者妨礙到其它敏感位置。

前世時候,方書安他們做過幾例頸動脈出血模型,但是死亡率太高了,明明沒有發生致死量的大出血,最後還是導致了死亡。

畢竟頸部有各種靜脈和神經穿過,所以說在救援過程中,不知道會接觸什麼部位,最後引起死亡。

至於說腹部主動脈,那個就算了。

以大明的手段,腹部主動脈要是被幹斷,儘管能暫時控制出血,但是還會由於連串的反應,導致最後的死亡。

因此,那種規模的傷情,在戰傷裡邊,屬於可救可不救的傷情。

再說回股動脈創傷模型,儘管說,超聲定位能很精確的確定血管的位置,並且標記出來。

但是,組織都是具有彈『性』,槍彈擊中的瞬間,組織被擠壓發生偏移。

再加上動脈血管很具有彈『性』,稍微有些偏差,就會被彈向一側。

因此,想要一次命中,確實很有困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