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武器就賣武器,反正隨著新式裝甲、兵刃和槍械的搭配,庫存的舊式裝備越來越多。
如果全部銷燬,那毫無疑問是暴殄天物,能賣出去一部分,對於大明的財稅收入,也算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偏生用黃金,只能說,這小子又要玩什麼計謀了吧。
隨著方書安從不失手的情況稱為人們的共識,他每次做出來不符合常理的決定,人們都會去推理,究竟是又有什麼新路子。
甚至於,只要是他做的事情,哪怕一點都不符合常理,與他同一陣營的人也能想出來各種各樣的藉口或者理由幫他圓過去。
其實,方書安也是心裡有苦啊。
因為現在大明用銀作為結算貨幣,並且還是天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家。
所以啊,每年都有海量白銀流入大明。
換句話說,從明中期一直到明末,白銀作為貨幣,整體是處在貶值的情況下。
所以一直有人在說,到明末的時候,物價瘋漲,通貨膨脹的厲害。
但是他們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現象,那就是大明的白銀儲備,實在是太多。
在生產力和物資沒有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貨幣貶值也是一種必然!
所以,方書安有意識的增加黃金的輸入。
畢竟,作為貴金屬,黃金的長期價值遠遠高於白銀,尤其是現在,黃金整體處於低位,正是入手的好時機。
本來就是不打算銷售的武器,現在用來換黃金,怎麼看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當然,還有一層隱藏的意思,方書安一直沒說出來。
因為,他一直在準備的幣制改革,也已經在計劃當中!
此時的國際結算,西班牙銀幣已經初步形成規模,除了東方市場,在整個西方,西班牙銀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來發行。
可惜啊,雖然西班牙現在有鑄幣權,但是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鑄幣的精髓!
因為工藝和技術的限制,儘管西班牙銀幣換算成為大明銀兩,會有一定優勢,但是他還沒有完成成為符號化的貨幣,仍然需要透過重量來確定幣值。
畢竟西班牙銀元看上去鑄造精美,但是他們還沒有完全能做到防偽的技術,只要是資深工匠,經過一定程度的努力,也能造出來偽造的貨幣!
這樣一個根本原因,導致重量才是決定幣值的因素。
方書安要解決的,自然就是將幣值與重量剝離,因為他有著別人所不具有的技術!
一個是合金的冶煉,再一個就是大型水壓機的應用!
在西方還沒有解決模具硬度的前提下,他們很難生產出可重複衝壓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