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生氣,卻不知道該向誰發火。看上去是直接責任人的問題,但是主要的責任也在他自己。是他將澆築的手段帶到大明,但是啊,並沒有將那些先進的工程管理經驗帶回來。
高空作業,尤其是在高空還有重物的集中作業,本就容易出危險的事情,當初沒有搞好安全措施,安全生產教育也沒有到位。
要是早點將那些意識關注到位,根本就不會發生類似的意外。
事情的調查結果出來的很快,原因還顯而易見,並不是任何地方的質量問題。
不管是腳手架本身或者是其他部件,都沒有明確的缺陷。
最後倒塌的原因,不是因為損壞,而是產生了共振!
在沒有普遍物理知識的大明,想要給人們講解這樣初級物理知識都無法辦到。
事發時候,人們一起上的龍門架,又一起到了作業面。
為了要有氣勢,空中作業的指揮讓人們一起出發。這就是要命的地方了,因為頭天傍晚剛剛將作業面加上來。所以腳下才的是一層全新的腳手架。
而隨著整個腳手架的加高,本身的固有頻率便產生變化。
再加上人們喊著口號,幾乎整齊劃一的開始推車。
於是乎,悲劇也就發生了,隨著人們邁步的力道整齊劃一,漸漸引起整個腳手架的震動,在到達一定頻率之後,甚至整個架子都要跳舞的感覺。
最後,隨著人們意識到時候,已經晚了。
轟隆隆聲響,少半腳手架直接垮塌。
經過搶救,傷亡一人,重傷六人,還有十幾個輕傷。
劉青站在方書安面前,不知道該怎麼說。張田餘看著也是著急,好不容易讓劉青挑大樑,誰知道就發生這樣的事情。
以後的事情怎麼辦,還能不能由他繼續指揮,那些都是問題。
“書安,咱們找找問題,重頭再來就是。都到了現在的程度,澆築的事情不能停啊。”張田餘看見兩個人都不說話,最後還是他出言打破沉默。
“不,該停還是要停,既然出了事故,我們就應該發現其中的問題,趕緊解決掉。如果是帶病作業,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
方書安知道,此次是大事故,但是並非不可避免,找個時間停一停,將所有事情從頭理順一番,沒有什麼不好。
他們的想法不錯,可惜別人知道後,可不想讓事情輕易的過去。
方書安接手三大殿,並且要用水泥砂漿替換金絲楠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熱點話題。
現在倒好,話題上的專案,還出了巨大的質量問題!
問到味兒的官員,管它什麼問題,先衝進來,把水攪渾再說。
此前還以為方書安他們贏定了,誰能想到,在這樣緊要的關頭,竟然出了人命,竟然還有別的可能!
工部送上去的摺子,將方書安噴的一無是處。似乎他就是大明的妖星,只要能解決好他,別的都不是問題。
而至於其他人,尤其是督察院,那奏章可是一張接著一張,勢必要將方書安搞下去。
似乎在他們的眼裡,讓三大殿倒塌和失敗的都將會是方書安。
可惜啊,工部忘記了,當年著火的時候,不是嘉靖就是萬曆年間,跟方書安可是沒有關係,現在說成是不祥之人,那不是兩個皇帝一起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