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父母最後一面。
那個帶著他去醫院的人,是詩韻的父親,也是李文後來的監護人,從那天開始,他被接到了何家。
你說李文的親戚?
李父是三代單傳,當年結婚的事情,都是村裡的老人幫忙出面。
母親那邊都是山裡的親戚,還有一個瞎了的老孃,李文成孤兒後,根本沒人願意收養。
畢竟當時李文年紀不小了。
父母的死因,車禍!
高速路上的連環車禍,當天死了三十多個,傷了上百人,肇事者也死了,沒有仇怨要報。
賠償?
當年當地政府忙著捂蓋子,有錢也到不了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手上。
財產?
李父為了回鄉創業,把村子裡的宅基地和兩間瓦房都抵押出去貸款,後來直接被收走抵債。
從一個原本還算溫馨的家裡,一下淪落成孤兒,那種滋味,現在李文回想起來還有些心悸。
有家不能回,村裡沒有李文的立足之地,有親戚也不能投奔,他們也窮苦,最後商量送福利院。
那時候,詩韻父親的出現,就是李文的救命稻草。
他姓何,叫何瑞軍,與李文父親是戰友關係,一起當過兵,李父也是聽何瑞軍的話,才想著回來創業的。
何瑞軍一直對李父的死懷有愧疚之心,所以哪怕當時家裡還有一個女兒,他還是頂住壓力,收養李文。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文重新擁有了一個家,一個並不怎麼溫暖,但還算過得去的家。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認識了比自己小一歲的何詩韻。
最初兩年,李文過的不錯,經歷大變,李文也懂事,何瑞軍懷著愧疚之心補償。
幫忙聯絡學校,買新衣服,給零花何壓歲,可以說是當兒子養。
但李文上初中後,情況就變了,何詩韻多了一個弟弟,何瑞軍有了一個兒子。
親生的畢竟是親生的,所以對李文,一家人的態度逐漸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