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現在,房子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就像土著人那幾倉米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是一樣的。大米是土著人的剛需,房子是買房教教徒們的剛需。”
“誒,這個例子有意思。”
“再說回來那個去美國炫耀自己房子的人,那些在美國呆久了的華人,都很瞧不起他。所以,石先生,在國外生活了這麼多年的梁老師,你猜他怎麼看李彪?”
“李彪說房子的時候,梁老師確實是一聲不吭。”,我回想著當時的場景說。
“嘿嘿嘿,梁老師可能在心裡暗暗的鄙視他呢。”
“要是按著這樣的說法,套用下去,還有買車教啊!”,我說。
“哈哈哈,要照你這麼說,還有乾爹教,拼爹教,名牌教,能翻出一堆教來!”,金名聽後,笑的前仰後合。
雖然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是最近二三十年才慢慢好起來的,所以對於很多的東西,都處於剛需的階段。
現在我們眼中的房、車,和土著人對大米的剛需,是一個道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有車了,但是那個年代的人都很自卑,所以,就想辦法和別人拉開距離,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提高自信心。
所以,又開始比豪車。所以,就連自信心都是剛需。
之前,金名的表弟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告訴金名的舅舅不要再去接他了,金名的舅舅知道原因後,哭笑不得。
因為她表弟同學的爸爸,開了一輛比金名舅舅的車貴二十萬的車。
所以金名的表弟覺得太丟面兒了。
看看,這麼小就沒自信。但是為什麼呢?
後來和金名的舅舅的一次聚餐的時候,搞清楚了。
那天她舅舅濤濤不絕的,講他自己的創業之路,最後他說,“我現在終於有錢了。以前在飯桌上,都是聽別人說話,現在大家都得聽我說!”
看看,根兒都自卑,孩子能好到哪裡去?
社會環境也助長自卑的發生和擴大。
比如女人之間比老公,比名牌,事態之嚴重,都產生了“剁手”這樣的詞彙。
商人想要談成生意,得先有一輛豪車。沒輛好車,客戶不信任你,都懶得和你談。
就連我自己,當初也沒能免俗。在市理工大學工作的時候,因為總是被人瞧不起,一生氣,買了賓士gk,我覺得這是我的黑歷史。
瑞典人對買房買車這種事,看的就很淡了。租房時是瑞典社會的常態。豪車都是白髮老頭才會開的,年輕人都是開著拖拉機一樣的破舊的車上路的,開起來的時候都“突突突”的響,但是這些年輕人一點也不會覺得丟人。
所以到了瑞典後,我們想都不用想,直接買了個價效比較高的二手車。
想起了我和金名在瑞典剛買完車的時候,李追風問我,這個價位可以買個賓士或者寶馬的最低配了,為什麼不買賓士寶馬?
我都懶得回答他,他在瑞典這幾年,算是白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