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於專門攻擊的姿勢。
國松丸以雙手朝右端方向同時持劍,右腳向前大步邁出,繼而將劍一路高舉至頭部。
領會到對方決意一路發動凌厲攻勢的打算,竹千代遂以“中段”的姿勢持劍。
他用左手的小指、無名指握住劍的柄部尾端,右手也以小指、無名指握住劍的護手下端,左、右手的虎口均與竹劍保持直線,由上向下壓緊劍柄。
迎向國松丸視線時,他的雙手掌心相對用力,產生了一種絞擰的緊握感。
所有一切完全沿著記憶和意識進行,此刻他腦海裡,浮現著忠明在傳授劍術時曾說過的話:
“從外表看,中段姿勢很平常,沒有一點複雜的樣子。但研究出這種姿勢作為最重要的劍道基礎來訓練,卻是不知經過多少劍道名家、聖手們的辛勤鑽研。”
“無論從進攻或者對壘來說,中段姿勢都是最適宜的架勢。此外,中段姿勢還能應付來自任何方向的攻擊。”
忠明的教導言猶在耳。
所以他選擇以這種握劍方式,應對來自國松丸可能以任何舉措發動的猛烈攻擊。
沒有任何預兆,國松丸斷然出手,採取半跪姿以一記“妙劍”刺向竹千代喉嚨。
當竹千代迅速後撤閃避時,對方隨即劍風一轉,一記橫劈牢牢落在了他的左手臂,力度厚實且餘勁接連湧來。
痛!
他才剛驚覺自己中了圈套,還沒來得及重新組織戰術,國松丸的追擊就已然接踵而來。
對方的竹劍如凜冬獨狼般張著獠牙直撲而來,躲閃不及的竹千代,忍著左手臂的疼痛,硬生生地舉劍接下了這一記直斬!
國松丸每一劍的力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兩柄竹劍相抵,這一劍賁射的力量,竟將竹千代衝擊至單膝著地的程度,但他仍在頑強抵禦著對方的攻擊。
一旁觀戰的除了忠明和正勝,還有國松丸的小姓正利,他是同樣出自稻葉家的三男、也是正勝的嫡親弟弟。
同父同母的兄弟兩人,卻由於各侍其主,即使見了面也並不作多談,目光都只在各自的主君身上停留。
眼瞧國松丸佔了上風,正利眼裡掠過得意之色,正勝卻沉住氣緊緊盯著竹千代的抵禦。
也許是還沒完全恢復的緣故,少主今天的狀況比想象中的還要孱弱一些,正勝心想。
只有竹千代內心知道,他這個才剛穿越過來的德川家第三代少主,還沒能完全嫻熟使用並駕御原主先前所修習到的一刀流決竅。
然而國松丸並沒為此而手下留情,將竹千代逼到只能抵禦這個地步,似乎更引發了他的興奮。
於是他手中的竹劍又接連劈下,完全沒給竹千代任何喘息或反擊的機會,那柄猶如獨狼般揮動著利爪的竹劍,將本已單膝著地的竹千代身形壓得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