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在江戶幕府當少主> 第79話︱大阪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話︱大阪城 (1 / 2)

當關東的江戶城陷入圍繞奪嫡權謀而觸發的連番暗戰時,另一端位於關西的大阪城,也在悄然地進行著一場防範於未然的守城工程。

曾在“大阪冬之陣”裡被德川軍填平的護城河,如今正被城內的浪人們致力重新挖掘。

首先力圖恢復的護城河,位於二之丸周邊,在豐臣家族軍師將領幸村眼裡,這是如今守護大阪城主秀賴的最理想天然屏障。

【注·二之丸:公元1583年,豐臣秀吉花費了兩年七個月的時間、動用了四萬民夫所建造而成,大阪城分為本丸、二之丸和城郭外的三之丸,四周有護城河。】

一旦恢復了護城河,倘若豐臣與德川兩家再度爆發戰爭,至少可以有效阻礙和拖緩德川軍攻入本丸的步伐。

但這個建議從謀劃到付諸實踐,過程裡還是費了些周折,最讓幸村傷腦筋的,還是大阪城裡由女人話事、甚至主政的現狀。

此時的大阪和江戶不同。

江戶雖然也有著將二代將軍秀忠管得死死的阿江與,但懼內的秀忠在處理政事上卻秉承內外分明的原則,阿江與實際上並沒因為受寵而參與到多少決策。

竹千代的乳母阿福,儘管這個時期正培養起不少立場傾向於嫡系少主竹千代的武士勢力,但權勢亦僅限於內庭,還並沒大到足以干預朝政的程度。

但這個時期的大阪城卻是另一番景象。

由豐臣秀吉一手建立的豐臣家族,雖然坐擁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片桐且元等戰績卓著的將領,但在天下布武的時代下,大阪的朝政要領卻走向了文官執權的局面。

先有擅長內政、軍需的石田三成,被建立大阪城的太閣秀吉重用,但由於其在戰爭上戰績不高,而被同為豐臣家武將派的正則、清正與且元等一同輕視。

當三成在關原之戰裡被德川軍擊敗、並被家康下令於京都三條河原處斬後,與澱夫人關係密切的治長隨即在朝政裡掌握了話語權。

而作為被秀吉正室寧寧一手拉扯長大的武將派將領們,例如正則、清正與且元,則一直無法在大阪城的朝政裡取得與他們戰績相應的話語主導權。

這種文官派與武將派之間的嫌隙,隨著關原之戰、大阪冬之陣的兩場慘烈戰役後越演越烈。

此時城內能夠護住城主秀賴與其母澱夫人安全的,就只有被謄為軍事奇才的幸村了。

而且在這種嚴峻危險的局勢下,朝政實際上還被掌握在澱夫人的手中。

澱夫人是阿江與的長姐,姐妹倆都嫁給了最有權勢的天下人:

阿江與嫁給了德川幕府二代將軍秀忠,成為武家女子當中地位最高的御臺所。

澱夫人則嫁給了當年權傾天下、並曾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的豐臣秀吉,在還未下嫁之前,她就已經將秀吉迷得神魂顛倒。

當時秀吉已經有了與他共同為豐臣家建立天下的正室寧寧。

現今豐臣家戰功顯赫的武將如清正、正則和且元,都是在寧寧的悉心撫養和教導下長大。

但秀吉為了身上流著前主公——織田信長血脈的澱夫人,在將她納為第一側室以後,大筆一揮不惜重金為她建造了一座澱城,以供她懷孕時安心休養。

由此本名“茶茶”的澱夫人,因擁有一座獨立城池而被天下謄為“澱君”,尤其在秀吉逝世後,她更攜著幼子秀賴入主了大阪城朝政。

在朝政已經明顯傾向幼主秀賴的形勢下,身為一代女英傑的寧寧,不得不隱退至京都,豐臣家的控制權自此落在了澱夫人母子手上。

與中國、朝鮮女子主政盛行的垂簾聽政不同,澱夫人參與朝政乃是堂堂正正地在議事堂聽取大臣彙報、繼而作出決斷。

即使身為豐臣家族唯一嫡子、並且已經就任大阪城主的秀賴已經親理朝政,澱夫人在諸多大事的決策上,依然擁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