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竹千代和聲恭敬應答,然後俯身朝家康微微行了一禮,“小孫定當認真恭聽。”
這是他的肺腑之言。
與天下人家康的相處時間越長,他就越發覺得家康的智慧,彷佛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
因此對於爺爺的話,他自是格外用心聆聽與認真研磨。
家康正是發覺到了這點,對於他的教導也是格外上心,甚至可說在大坂夏之陣裡傾囊相授了。
“我始終念著忠勝的功勞,流著他血脈的次子忠朝,屬於我們德川家的譜代大名,在我心裡等同於親人一般。”
“忠直更是我的孫子。但即使如此,我也必須得對他們動用激將法,確保他們毫無顧忌地在明日拼死一戰。”
“只有德川家的親兵以身作則,才能激發其它大名的爭先恐後。否則如果每支軍隊都像尹達政宗和藤堂高虎那樣,這場夏戰也沒必要再打了。”
竹千代睜大了眼睛。
儘管此前他也從家康對忠朝與忠直的疾言厲色裡猜出了一二,但當這些話從家康嘴裡說出來後,這隻三河老狐狸極其高明的馭人術依然讓他受到了震撼。
家康並沒直接對忠朝和忠直下達殊死奮戰的指令,卻透過更能激勵他們的手法,使這兩名大將同時下了戰死之心,並引爆出他們強盛的戰鬥意志!
這等段位的馭人術,著實重新整理了竹千代的想象與認知,使他再一次對自己的爺爺肅然起敬。
同時,竹千代也察覺到家康已有了對忠朝和忠直戰死沙場的心理準備。
畢竟家康會下令由他們兩人擔任前鋒、並著意激發他們不遺餘力的鬥志後,就代表著已然作好了他們可能不會生還的覺悟。
對家康而言,這是切膚之痛。
可從大局出發,德川幕府若想在大坂夏之陣後存活,那就必然要下定有所犧牲的決心。
這一點,家康明白,以竹千代當前的段位也能參悟,爺孫倆在這點上又再達成了默契。
而忠朝和忠直兩人,只是剛好因為各自先前的經歷和能力,被家康選定作為德川親兵陣容裡以身作則的範本而已。
越是清楚箇中緣由,竹千代越發感受到家康的深不可測,更是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的爺爺。
他看似比秀吉與信長都更包容與寬待親兵,但同時也對他們極為嚴苛。
正是這寬嚴相濟,才造就了德川氏譜代家臣的顯赫戰功、使他們牢固地凝聚在了德川家周圍。
他實在對家康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層源自內心的敬仰與崇尚,被擅於洞察人心的家康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