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龍不要猶豫,身毒太菜了,連流浪的月氏都能隨便錘他們,幹就完了!”
“同時代也只有羅馬的軍隊才能與大秦一戰吧!”
“得了吧,始皇時代的羅馬連希臘半島都沒能一統,馬其頓還在呢,西方此時就是亂成一鍋粥,都不太強!”
不管螢幕前的觀眾怎麼發表自己的言論。
且看始皇挪開了上面的紙條。
檢視起了第二條。
看完第二條內容,始皇神情有一些凝重。
第二條的內容並不簡單,或者說,內容讓始皇有一些複雜起來。
因為第二張紙條上寫著————始皇,我有一計可讓大秦獲得大量的勞動力。
允許奴隸大量買賣,讓周邊各族各國販運奴隸過來,廉價的奴隸可以幫著大秦種地開荒,也可以用來修路挖山挖礦。
自商鞅變法以來中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廢除奴隸和奴隸制度,奴隸成為“新國人”,享受平民的待遇,生存權利和勞動力支配權不再為奴隸主所有。
所以大秦以前很繁榮的奴隸市場漸漸衰敗。
直到大秦滅六國,很多的六國俘虜,奴隸驟然暴增。
但是大秦也沒有允許交易奴隸,重開市場的打算。
而是將這些奴隸拉去修陵墓,修馳道,修靈渠!
現在後輩小子讓始皇重開奴隸市場。
他不得不掂量一下了。
這是走老路,回到過去了嗎?
大秦可是一個進取改革的王朝,怎麼能重回老路。
“昔日商君請法廢奴隸,建新國人,使秦多得民眾上百萬,財物猛增,國力漸強。
如今爾等讓朕再立奴隸,販運交易,豈非破壞商君之法,動搖國之本!”始皇聲音有一些冰寒。
大秦可以有奴隸,因為這是無法避免的。
大秦要向外征戰,俘虜必不會少。
奴隸也不會有中斷。
問題再於,交易俘虜。
一但這個口子開了,無疑就再難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