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
不出徵作戰,在後面輔佐也有功勳。
哀牢國的眾人,議論之聲更大。
大秦不強徵哀牢境內的民力物力財力。
出戰自願。
不消耗哀牢國眾人手中的兵力精壯。
反而跟著大秦可以去搶人搶東西搶地盤。
這種好事,眾人聞之心動,沒有哪個能抵擋得住這種誘惑。
不過也有人憂心忡忡道:“大人,向西之路太難走了,荒蕪沒有道路。
大軍不光要過伊洛瓦底江,還要穿過若開山脈,其困難之強太大。
大秦如何解決?”
如果不是那大江還有那山脈所阻隔。
哀牢國自己就殺向西邊去了,也不用等大秦出現。
酈食其輕描淡寫的說道:“此事易爾,遇水架橋,欲山開山,路不平則填。
想要富先修路,向西一直修過去,修到孔雀國為止!”
“大秦二十萬大軍為主力,一直向西延伸修路。
大秦有豐富的開山修橋經驗,此事只需要西南各國各族各地的人配合,無有不成功者!”
修路!
這種事,在古代向來是天字號最大的事。
路通達則閉塞少。
修路不光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費力不討好,弄不好亡國亡族都是有的。
作為哀牢國的王,哀牢王自然會有私心。
大秦透過這樣路修通了,大秦兵馬開進來的風險也就大了。
對這裡的掌控之力自然就強。
那自己手中的權力就會削弱。
“先生,修路雖是好事,然則非短時可行,況呼修路佔地毀山伐林,哀牢各邦將何以生計!”哀牢王一副為國為民國的憂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