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不認為松平康忠有這麼笨,放著這支大軍不用來正面當炮灰,而放任他們在一旁坐山觀虎鬥。
下完調令,李信親率大軍進攻京都。
從大坂到京都,水陸兩線皆可達。
而且沿途都是平坦之地。
水陸幾乎平行,互為依託。
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秦軍戰船,以小艦為主,載運著火炮等淄重前行。
陸面步卒沿河西岸而行。
騎兵部隊沿河東岸而行。
三支部隊緩慢行軍。
使得倭軍沒有一點機會進行破壞性襲擾。
連松平康忠知道後,也只能露出一副,無可奈何之色。
“傳令各部,收攏回防,不必對明軍進行襲擾!”
“傳令奈良之軍,向大坂城刺探,若有機會奪下城池,便西進奪城!
若無機會,待京都危及之刻出兵北上,策應京都!”
松平康忠的命令傳下去,幾十匹快馬連夜奔向了各處。
二天後。
秦軍開赴到了京都城南十五里外!
這裡水陸皆被倭軍給阻斷。
河中打下了無數的木樁,並且用鐵鏈子給栓捆起來。
河中還有許多消尖之後倒插於河中的暗樁。
若是普通船隻強行進入這片水域。
被尖翹給戳中刺進底下甲板,底倉便可能因為漏水而使船隻沉沒。
河的東岸,圍繞著京都城,構築了一條矮牆。
這些矮牆多用木樁釘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