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謀劃全廢了。
同時反過來,倭軍要幫後金抵擋後面的槍炮。
吸引秦軍的進攻。
神原康政道:“不讓也不行,後金會跟我們急眼,我們攔不住,也沒必要與他火拼,不然就便宜了秦軍!”
“不過,他想過去,也必需付出代價!”
“且等等吧,很快他的人就會來找我們的,相信努爾哈赤是一個聰明人,知道怎麼提條件!”
…………
大秦!
“這就是內閣吶!”
百官總算知道了什麼叫內閣。
總的來說,就是廢除兩相,成立一個皇帝之下總領百官的小機構。
這個小機構的成員都是閣老,內閣中設一個首輔,叫宰府,直接對皇帝負責。
平常小事內閣商議決定,大事的外接權皆在皇帝手裡。
大事需要向皇帝奏報。
如此,便不需要皇帝事事親躬,什麼雜事小事都等到皇帝來處理。
更不需要等到皇帝處理完在去實施。
這樣的好處,就是統治的帝國越來越大之後,皇帝的勞累程度也就小了。
皇帝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還有精力幹別的。
而且在皇帝不在的時候,帝國也依舊有法可依,可以運轉正常。
就像萬曆皇帝朱翊鈞躲在深宮三十年,大明也不亂,百官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維持著統治。
“聽說這一次不光會成立內閣,就連原來的三公九卿規格也會變更,好像要好個多部制,會成立很多新的部門!”
“是呀,這是一次政改,陛下回京之後都將自己關在宮中幾日了,一直在冥思著各中細則!”
“帝國大了,如果繼續西征,吞下西域,國土面積更廣,恐怕不光需要改革朝中政體,連兵事上也會調整改革!”
“誰說不是呢,帝國的變化太快了,我們這些老傢伙,怕是很難勝任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被辭退回鄉。”
回鄉,一想到帝國的保甲制度,眾人就是一陣膽寒。
這個商鞅搞出來的制度,當真是將全天下給死死捏在手裡,如高懸的利劍。
即使是做過高官的人,也視之如毒蠍,不敢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