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了月子,汪岐蘭開始慢慢處理產業上的事。
頭一樁,便是大事。
汪岐蘭招來了財叔和旦叔,還有吳勉一起商議。
“財叔、旦叔、吳二哥,我想向兩淮鹽政申購鹽引。“此言一出,三人震驚。
揚州鹽商富甲天下,靠的便是鹽引,而鹽引為何能獲巨利,因為大金國實行“綱鹽制”,規定某個地區,鹽商根據自己獲得的鹽引多寡,在此壟斷經營。揚州鹽商便是依靠低價購買海州產出的鹽高價出售到某地去,從而一本萬利。
綱鹽制,鹽商要繳納鉅額的費用給戶部,而戶部最重要的便是要控制鹽引的數量,不然,過於濫發,名存實亡,難以集中管理和壟斷,國家亦不能獲利。先帝當年曾集中端了一窩鹽政貪官,嚴厲禁止戶部“超發”鹽引,才避免了綱鹽制的滅亡。延續到元盛帝時期,除了先期獲得鹽引的鹽商,後期再想申購鹽引,極其困難。除鹽商外,揚州富戶如此之多,誰不想申購鹽引,而已取得鹽引的誰又不想再多個幾引?可是何其困難,朝廷已經多年沒有增發綱引了。
“蘭娘,你如此可是有成算?”吳勉見汪岐蘭一臉鄭重,問道。
“沒有,”汪岐蘭搖頭,“我只是猜測,準噶爾一役,並沒有如朝廷那麼快的結束,所用費用不貲。為了能夠迅速擴充國庫,戶部極可能會適量的增發綱引。如此,我們提前做好申購準備,或許能排在他人之前,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只是,之前,我捐給朝廷的款項用了家中大部分積蓄,若要購得鹽引,剩下的錢或許不夠,但是我覺得即使去借貸,也應該一試。“
旦叔、財叔面面相覷,財叔猶疑的問道:“那小姐,你決定一共要用多少銀兩?”
“20萬兩。”汪岐蘭伸出兩個指頭,明確道。
財叔大驚失色,“20萬兩?我們賬上也只5萬兩現銀而已。”
旦叔手一抖,小姐從來都是謹慎之人,此時怎麼如此冒險?
吳勉的臉色也白了白,但是蘭娘從來沒讓他失望過,他相信她。
“所以,得想辦法去找個可靠的地方,靈活借貸才行。”汪岐蘭篤定地回答道。
......
永璐的訊息渠道很靈通,戶部要擴發鹽綱的訊息到達汪宅的時候,兩淮鹽運使司還未收到相關公文。
汪宅已經藉著要置換宅院的理由,和揚州最大的票號談了很久的借貸事宜。
等訊息確定後,汪家立刻和票號簽訂了借貸協議,等公文到達鹽運司衙門的第一天,汪家已經尋上門來,要求申購鹽引。而且一開口便是二十萬兩。
喜歡錦繡絨華請大家收藏:()錦繡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