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做事情無法無天,不知輕重。
李善長作為讀書人,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會權衡。
知道利弊。
不敢真的和自己硬磕到底。
在很多事情上,哪怕是和自己意見相左起了衝突,也有所顧慮,能夠做到鬥而不破。
而不是和自己來一個魚死網破。
可若是把在這個時候,把李善長這個,能夠籠絡住大多數淮西勳貴的人給殺了。
失去他這樣一個帶頭人後,很多人做事情,必然會更加的過分。
而現在,大明初立,北元餘孽的勢力還是挺強。
有很多用得著淮西勳貴的地方。
哪怕他是皇帝,在這個時候做事情,也不能不管不顧,一味的砍殺。
在不少事情上,需要權衡。
而這同樣也是朱元璋,前來中都這裡處理事情時,馬皇后給他交代說,要讓他凡事三思而行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如今大明初立,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
很多時候,需要從大局上去考慮。
不能徹底的撕破臉皮,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而朱元璋能夠從一個碗,到現在的坐穩天下。
所靠的,也不僅僅只是一味無腦的衝殺。
該隱忍的時候,他也是真能隱忍。
若真的是做什麼事都不管不顧,全憑心中痛快,早死八百回了。
根本坐不到今天的這個位置上。
而治理國家時,在很多的事情上,也並非只是一味的猛打猛衝就行。
朱元璋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說殺就殺,毫不手軟。
大有一言不合,就敢掀桌子的架勢。
可實際上,隱藏在他那脾氣暴躁,容易上頭,敢掀桌子的表象之下的,是一顆做事情,反覆權衡,很小心謹慎的內心。
不過就依照他那嫉惡如仇,又喜歡記仇的性子。
這個時候,哪怕是讓李善長用免死鐵牌抵了一命。
也會把今日之事,給牢牢的記在心裡。
今後時機成熟,還會和李善長算總賬。
別人以為這事過去了,其實還遠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