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從來沒有過任何的造反的意思。
即便是這樣,又能如何?
朱允炆當上皇帝后,還是要對您們開刀。
血緣關係,一樣也抵不過權力之爭。
這個事兒若不解決,今後大明還會因此而產生戰亂。
這件事兒,不可不防。
陛下您剛吃過這方面的虧,可不能不吸取教訓。”
道衍在朱棣這邊說話的時候,還是挺直接的。
該說什麼就說什麼,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
這也是他們兩個人交談的方式
“真的削藩,又該如何削?
朱允炆削藩,惹的天怒人怨。
我活不下去,起兵造了他的反。
如今咱們這裡再削藩,會不會也鬧出諸多亂子來?
如今大明剛趨於安定,我不想再起兵戈!”
道衍聞言出聲道“削藩這事,藩王們肯定不會樂意。
但並不能因為他們不樂意,就不動手削藩。
此時不削藩,今後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此事不能拖,只能動手去做。
做的越早越好!
如今陛下征戰剛結束,威名赫赫,手下多能征善戰之士。
諸多藩王,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和您急眼跳腳。
乃削藩的最佳時機。
再說,陛下您這邊就算是削藩,也肯定不會如同朱允炆那般,往死裡削。
陛下您也說了,您這邊奉天靖難,最為根本的原因不是削藩,而是朱允炆在削藩之時,完全不給你們活路。
既如此,那接下來進行削藩之時,給那些藩王們一些活路,也就是了。
不把事情做得太絕。
宋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令手下的那些將軍們,在今後廣置田產,過富足的生活,當富家翁。
陛下您這裡倒是可以學上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