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這些事情,梅殷一時之間都多少覺得有些頭疼。
著實是這個事兒,在這個時代有些不太好做。
不過,這事兒就算是難做,那也得做。
畢竟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別管怎麼說,今後必然要把這事兒給做了。
但是……該怎麼做,還是要有一定的講究。
梅殷最想走的路,自然是要說服朱元璋,還有朱標他們。
讓他們能夠支援自己,理解自己。
從上至下的對這個事,來進行全力支援。
但是,這種事想要實現並不容易。
畢竟這事影響深遠,裡面牽扯到的利益太大。
涉及的人太多。
他自己也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辦法,向朱元璋證明,並讓他們非常相信這事,有多麼大的前途。
又有多麼深遠的影響。
所以一番的思來想去之後,梅殷覺得,最好的辦法,那便是在今後先創辦出一個學堂。
教育出一部份的人。
與此同時,也做出一些成就來。
從而讓朱元璋他們,切實地看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識的重要性。
如此,再謀取朱元璋,朱標他們的大力支援。
只要給的甜頭足夠多,在今後老朱一定會會大力支援這些。
透過這些時間以來,對朱元璋的接觸,梅殷發現老朱在很多事情上,其實很務實。
相應的,在不少事情上也就有點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架勢。
但是讓他見到了好處,並且知道還是天大的好處之後。
那他的態度,肯定是變得極為不同。
這事兒,在梅殷看來,也就朱元璋在的時候,推行最容易。
梅殷可是很清楚的記得,朱元璋可是把孟子這個亞聖,都給從廟裡面給弄出來了。
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他對於儒家並沒有想象中的尊重。
朱元璋性格強勢,行動力強。
而且,有些事一旦認準了,就有股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