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負責西北,盧象升負責東南。
次年又起用孫傳庭為陝西巡撫。
在三人通力合作之下,明軍在崇禎九年七月擒獲起義軍中勢力最強的闖王高迎祥。
使“剿局”有所改觀……
朱元璋看到這些畫面,心裡並沒有什麼欣喜。
因為局面已經爛了。
最為根本的原因並沒有被解決掉。
只要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活不下去,那麼眾多朝廷口中,所謂的賊匪,就會源源不斷的冒出來。
會有越來越多活不下去的人加入其中。
剿滅了一支後,還會有無數的人湧進去。
只會越繳越多,越嚴越嚴愈烈!
是剿不完的!
在朱元璋如此想著之時,又是一系列的畫面顯示出來。
不過,這一次,已經將又一次把相應的內容,從內患上面,給轉移到建奴那邊——
皇太極在己巳之變撤退時,曾佔領關內的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
此四城於崇禎三年五月,被督師孫承宗收復。
是為遵永大捷。
皇太極遂轉換滅明方略,不再直接攻打北平,而是一面拔掉明軍在遼西的據點,一面屢次派兵入塞掠奪。
崇禎四年十一月,明軍在遼西的最前沿,大淩河城陷落。
孫承宗引咎去職。
更嚴重的事態是吳橋兵變。
山東登、萊地區士兵孔有德、耿仲明等在支援大淩河城途中譁變。
回到登州、萊州,挾持登萊巡撫孫元化抗拒朝廷。
兵變到崇禎六年二月才平息。
但孔有德、耿仲明等成功突圍,投奔皇太極。
不僅引後金兵攻陷旅順,更將紅夷大炮的技術傳到後金。
後金由此開發出漢人炮兵與滿蒙步騎兵協同作戰的戰術,使明軍更加吃力……
朱元璋已經無力去評價了。
這個時候,他反而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火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