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篇文章都看完以後,網友們並沒有急著去評論,而是重複看了起來,因為很多都忘了。
再看第二遍,心境又是另一種境界了,原來古人就連罵人也可以如此文雅,初看都不像是罵人的。
一遍……
三遍……
五遍……
……
直到有人在評論裡說了第一句話,有些人才從文字裡走出來,一句“臥槽”,打了一個機靈。
“臥槽,這是什麼腦子,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
“完了,完了,我腦子不好使了,這種古文也太帥了吧?”
“畫個圈圈詛咒你。畫地成圓,祝爾長眠。哈哈,文雅了很多。”
“高瑞安,閣下何不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哈哈,高瑞安,我就看著你傻,常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不行了,不行了,我要笑抽了,哈哈……”
“笑的同時,又何嘗不感慨我國的文字魅力呢,試問全球,有那種文字可以如此表達?”
“還表達呢,可拉倒吧,其他的語言,出個新詞還要再造新字呢,也只有我們的文明才能如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不得不說,郭子墨的這一波操作,把所有人都給看傻了,有文化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一時間,網路上全否是模仿的人,他們專門去各大論壇,以古文這種論調去評論,或者直接抄郭子墨的原文。
當然了,有些人模仿的很不錯,有些人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了,但並不妨礙網友們對這種語言的喜愛。
鋪天蓋地的古文席捲網路,讓本來不關注的人有些懵逼,當他們瞭解了原委,也跟著模仿起來。
那些搞文學的前輩看到這些句子,也是一個個目瞪口呆,不是他們不行,而是從來都沒有想過如此去做。
這些古文都不難,研究過古文的人都能做出來,可是有誰動過這個心思嗎?沒有,從來沒有。
那些搞學問的遇到好的古文,只是以教學的口吻去教育人,去剖析這些文字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