儼然就是一座供應私人享受而建設的城池,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方位能力,“郿塢”就是這座建築的稱謂。
可惜的是,此時距離董卓遷都長安,才剛剛過去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其中大半之期還都被耗費在了路上,而且在趕路的過程中,他們也確實遭到了曹操的埋伏與突襲。
可惜的是,最終,呂布還是打的他大敗而歸。
甚至於在歸途的路上,趙昊還恰巧碰到了這位雄主。
當時的曹操有些狼狽,身邊兵卒也不過幾百人,估計是在被擊潰之後,手下的兵馬失散了。
當時趙昊正巧剛剛從內心的掙扎中脫困而出,精神上有些疲憊,暫時在一處山坡上停歇,兼著也是吃些飯食。
曹操還親自過來問他借過水喝,在短暫的交集中,趙昊發現曹操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若是放在現實裡的話,至少都會是趙父這個級別的人物。
好吧,話回正題~
此時的董卓來到長安時日尚短,因而,大部分的精力應該都放在了築建城防之上,以期能夠拒止那十八路諸侯的聯軍。
畢竟他可不是趙昊等人,不知道這無雙三國劇情中的走向,更不知道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那浩浩蕩蕩地十八路諸侯,會自己走向分崩離析。
像郿塢那等以享樂為主的地方,想來此時的他還沒有什麼心思去興建。
坦白的說,趙昊此時其實並不想來這長安城。
因為此時的漢都長安,百廢待興,各種徭役與沉重的負擔,都已經分攤到了這裡的百姓身上,這一切都是董卓所為。
但不得不說的,像這種強制性的服役措施,也的確是修復和重鑄長安城防,十分有效的方法。
從理論上來說,董卓手下的兵甲們威逼的越狠,監督的越嚴格,那這城防的恢復性建設就越快,這對於目前漢室的現狀來說,其實是件好事。
惡名由董卓來背,實惠最終卻是要歸屬於旁人。
而趙昊的到來,卻是要以誅殺董卓,恢復漢室為目的的。
但在這種時候,他要是真把董卓給殺了,其手下的西涼軍必定會大亂,而沒有了董卓兵甲的監督,那些正在服役的農夫們,也必定不會繼續服役。
起碼不會像之前那般,在皮鞭和兵甲們的監督下,那麼有效率。
因而,在此之前,趙昊這廝在從長安至洛陽的這一段行程裡,也是儘量地一拖再拖,能走多慢就走多慢。
為的就是,要給董卓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建設城防。
但到了如今時刻,即便是某人再怎麼拖延,該走的路其實也就那麼一點,在不知不覺間,長安城已經近在眼前了!(未完待續。)
喜歡都市之位面旅行家請大家收藏:()都市之位面旅行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