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男配[娛樂圈]> 第二十四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四條 (1 / 2)

“我們是早上八點的飛機,預計十點半能到。《破曉》開機儀式定在下午一點鐘;下午四點半有一家雜誌訪談要做。”車上小楊再一次和顧藺確認行程。

“看來江哥今天是手下留情了,居然沒怎麼幫我拍通告。”休息了好幾天,顧藺狀態不錯。

小楊撓撓頭,覺得這種話題他還是不要參與的好。

江泉有心想嗆上幾句,想想昨晚那個糟心的電話,決定還是忍了,只是沒好氣的回了句:“我把你的定位重新精確化了,有些通告沒意義就不用去了。”說的雖然不情不願,但這確實是實話。

顧藺在工作方面向來是不需要人擔心的,但是從他之前發的那條微博就知道他心裡還沒有完全適應由一個群眾演員到明星的轉變。但是這個心態上的問題並不是只有顧藺有的。江泉也同樣有心裡上的問題。之前江泉帶過不少藝人,但是那都是“正版行貨”,是天皇正兒八經培訓過並且已經有了基礎定位的藝人。而且江泉在選擇帶誰的時候自己也會對藝人進行了解,這就保證了他在藝人包裝方向是明確的、思路是清晰的,就算是偶爾出了茬子也能很快修正過來。

但是顧藺不一樣,他完全是屬於走後門進天皇的——當然這並不是說顧藺沒資格進天皇,可是那樣絕對不會是江泉來給他當經紀人的。而另一方面江泉心裡自然也不會有多開心,明明正在悠閒度假卻被拉來帶個完全不瞭解的十八線!還是個有後臺的十八線!即使是後來顧藺表現的不錯讓江泉有了改觀,但這依舊彌補不了江泉缺乏對顧藺的準確定位的問題——這是時間決定的,也只能靠時間來彌補。

顧藺摸摸鼻子:“我也覺得適當減少一些通告比較好,但是戲倒是可以多拍一點。”他最開始進這個圈子就是因為喜歡拍戲,紅是為了拍更多更好的戲,他不希望本末倒置。

“放心吧,不會少了你的戲拍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電視劇、電影要開拍,還怕找不到戲拍?但是要碰到好劇本、好導演那就不容易了。特別是顧藺本身還是個半紅不紫的。

無論電視劇也好還是電影也好,開拍之前都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定,要先祭天。豬頭、香燭、鞭炮、上香,哪樣都不能少。一方面是希望祈求收視率、票房給力;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劇組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拍完戲。顧藺拍了那麼多戲可是開機儀式之參加過兩次,一次是《桃華》,還有一次就是《破曉》。畢竟顧藺之前也就是個龍套。

“期望《破曉》能夠一切順順利利,票房大賣!”導演站在最前頭,領著一眾主創上香。

除了開機儀式,製作方還順便弄了個小型的開機釋出會,好讓記者們回去能多點東西寫,增加曝光度。

“《破曉》的劇本非常棒,我第一眼看到它就決定接這個劇本。”方林對《破曉》的劇本讚不絕口,“而且我和鄭導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他是有個很有能力的導演,我相信他能詮釋好這個劇本。好導演、好劇本,作為一個演員碰到這樣的機會怎麼會不抓住機會呢?”

“我就比較膚淺了。”夏菲菲笑著說,“我純粹是衝著老鄭來的。我們兩個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坑我。”

方林和夏菲菲是國內娛樂圈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影帝影后,之前兩人就都放過話,說是很欣賞對方,希望合作一把。這次兩人在《破曉》裡合體了本來就是一個話題,加上鄭龍這樣拍出過得過國際獎項的導演……光是這三人的組合就已經夠吸睛的了。也難怪記者們一直追著三人提問。相比較而言,兩邊的配角們就沒那麼起眼了,顧藺這個男二基本沒什麼人問津。

“顧藺這是第二次觸電大熒幕了,有什麼新的感受麼?”終於有個提問顧藺的了。

“依舊很興奮啊,同時也覺得很新奇,《守衛》是古裝電影,而《破曉》是現代劇,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顧藺笑笑,“我很喜歡挑戰不一樣的角色。”

“你在《守衛》中表現很突出,那在《破曉》中會有新的突破麼?”

“突破肯定會有啊,關鍵是你們要看什麼樣的突破了。”鄭龍這時將話題接了過去,“《破曉》裡面打戲還蠻多的。說真的我還挺怕萬一他們粉絲太心疼他們要給我寄刀片。”

“那我回頭就在微博上po一下導演的地址,到時候大家記得寄刀片記到正確的地方啊!”

……

開機釋出會持續的時間不長,半個多小時左右,顧藺完全有時間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再去雜誌訪談。

“恩,雜誌的話這樣就差不多了,要是真弄得想去參加什麼頒獎典禮反而誇張了。”顧藺有一點很好,就算穿的不出彩但是絕對不會錯,加上他的身高和顏值,不往死裡折騰就不會醜。“放心,這家雜誌風評一直不錯也不會亂問的。之前培訓的時候怎麼回答問題也教過你了。你自己掌握尺度就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恩,放心吧,沒問題。”

……

“所以你是單親家庭長大的?”

“這麼說不太對。”顧藺溫和的笑笑,臉上帶了絲淡淡的緬懷,“我是我爺爺養大的,他對我很好。”

“你說起爺爺來,神色格外不一樣,看來你真的很愛你的爺爺。”《遇見·初語》是一家專做訪談的雜誌,每期都會邀請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進行採訪。《遇見·初語》一直以走的就是“感性、知性、理性”的路線,問題有分寸卻不失內涵,無論是在受訪者還是讀者中它的口碑都不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