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姑娘的時候不曉得,嫁人了才知曉這往後自己就是出嫁女,趙家已變成了孃家,回家也不再是回家,而是回孃家了。
新女婿方彥卓見三丫紅了眼眶,面色有著心疼與急色,忙抽出帕子,給三丫拭淚
本來還在傷感中的三丫,見方彥卓這般,經不住地臊紅了臉
趙氏見三丫哭,還怕她在夫家受了委屈,此時見女婿女兒這般,哪裡還不明白,忙擦了擦眼角,接過女婿手中的帕子親自給自家三閨女擦了眼淚
“,三姐,三姐夫”
四丫五丫幾個跟在自家孃親身後笑嘻嘻地喊著。
方彥卓看了一眼三丫,然後從身上摸出了厚厚的紅包,一一地派發出去
一時搶紅包的熱鬧衝散了剛見面時的傷感。
“這方家可真是大財主,瞧這喜糖,西餅,光看著樣式,就不能便宜”
一大早地,趙家門前就來了許些孩童婦孺瞧熱鬧。
不僅僅是趙家,村裡誰家的姑娘回門,大家都是要去瞧了熱鬧的
一來,可以仔細瞧瞧這新女婿的模樣,二來也能沾沾喜氣,吃點喜糖喜餅之類的,只是像方家這般管夠,管飽,管好的好事情,卻是少之又少的。
趙氏聽見這些話,心裡自是高興的,方家這般大方,也是因著看重自家的三閨女。
一對新人很快就被迎了進屋,男客那邊,年紀長的,由王土根和娟兒爹招呼著,三個姑爺自是由趙大牛帶著小弛兒小樂樂招呼著,而女客這邊,不用說,肯定是趙氏帶著四丫幾個招呼著。
客人都到齊了,趙家院子裡特意請的戲班也咿咿呀呀地唱開了。
中午的酒席就擺在院子中央。
院子的青石地板上鋪上厚厚的紅色毛氈毯子,走在上面,一點聲音也沒有,就像走在棉花上那般的舒坦。
孩子們玩鬧,大人們也不擔心摔了磕了,總歸軟軟的,也不會疼到哪裡去
“這是從西邊帶來的貨,當初”
這地毯是王土根花了大價錢從西邊進來的西貝貨,當初他在海上做事的時候,見過西邊人的家裡都鋪著這個,於是就記了心底。
前兩個閨女出嫁的時候,王土根沒能使上力,心底一直遺憾著,這次三閨女出嫁,他早就卯足了勁兒,要做些什麼才是。
大家自是都很稀罕,也有著家裡有幼兒的人開始打聽起這氈毯的價格了
“不成,不成,這一尺毯子比一斤大米還要貴,就我們家那皮小子,哪裡有這麼精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