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尚沒有實力抗拒洋品牌。
民意即大勢。
消費者需要什麼,是潮流和政策。
“怎樣順勢而為?”
“套牌……”陳漢接過擱在腳下的編織袋從包裡取出鞋盒,在趙炳面前開啟了鞋盒,取出了那隻皮鞋。
“這雙皮鞋在市場上已經淘汰掉了。
“造價20元,但如今即使擺在店裡,標價10元也未必有誰能買到。”
“但是,如果給予其外國身份,那又怎麼樣?
趙炳拿著陳漢的皮鞋仔細端詳了一會兒,沉思著看著他。
“今天到我家裡來賣嗎?”
陳漢無法置否一笑:“無論是人員還是產品,只要貼上進口標籤,其身價都要翻好幾番“。
“即使這個人這個東西在國外沒有人問津,但是到國內來,還是會讓人吃得津津有味的。”
這句話現在不能改。
在通訊還不夠發達的今天。
有的人出國轉來轉去,隨便編造個身份,馬上就成了被人追逐的香餑餑。
產品也是如此。
趙炳冥思苦想了幾秒鐘:“這辦法你給我說了,不怕我撇了你一個人去幹?”
“你以為我關心的是個計劃?”陳漢向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我正坐在電腦前認真地看一本雜誌。他的手放在桌上,眼睛卻盯著螢幕,似乎在思索什麼。“怎麼啦?”我問道。陳漢反問道,又指著他的頭。
“其中有許多精妙的計劃,條條都比剛告訴你們的要精彩得多。
“一個見面禮如果能夠和阿哥取得合作就超值了!”
“若不可能,其日江湖又逢。”
聽其言外之意,趙炳挑眉:“用地頭威脅我麼?膽子可不小!”
不溫不火的口氣,挾壓迫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