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少異性對我表達好感,但是沒有遇到特別喜歡的。”
“而且我現在好忙,哪有機會時間談。”奶茶店這邊目前有更專業的人管理著,于娟目前主要做研發和培訓,會各個城市跑。
除了奶茶店這些事,她自己還有一個早餐鋪子。
早餐鋪子她最近一直在思考怎麼能像奶茶店一樣讓店變得更多,是不是和奶茶店一樣可以加盟,像之前很多大家覺得味道比較好來學習一樣,收取一部分費用。
但是包子的性質又和奶茶不一樣。
講究一個新鮮,需要現包現蒸,還有食材講究新鮮,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搞。
所以她有點分身乏術。
另外最近有個人聯系她,想要買下她的包子鋪,目前的店面,小餡料加工廠,還有整個模式。
出價一百萬。
她在糾結,要不要把包子鋪盤出去,專心只做奶茶店,畢竟奶茶店目前自己股份最高,也很有發展前景。
她把自己糾結的點,全部告訴江雪。
好像每次遇到難以抉擇的事,她都會問江雪,而江雪也能給出一個好的方向和答案。
“一百萬?”
“一百萬肯定不賣呀。”江雪果斷的說。
“你那幾個店每年的盈利大概有多少?”江雪詢問。
“利潤比較薄,包子講究個新鮮,現包,沒有辦法用市面上的包子機器來包,所以店面人工,所有的費用都去除一家店一年淨利潤差不多能有個七八萬塊錢。”于娟告知江雪。
“目前有幾家店?”江雪問。
“五家。”于娟回答。
“你如果覺得精力不夠要轉出去的話,最低要三百萬以上。你的店之所以生意好在於你包子的口味,如果能找到合適靠譜的人管理,複制連鎖模式感覺還是可行的。一家店雖然一年只有七八萬,但是十家,一百家,或者一千家。做大型餡料加工廠,保證味道,還是一筆可長期賺錢的專案的。”江雪算了下報出了這個價格。
“我沒有能靠得住信任的人,包子鋪子的事多且雜,對比奶茶店,利潤也低。”于娟想了想說。
“對方拿到店只要投入精力,去做大,就算三百萬也還是穩賺不賠的。”江雪分析的說。
“嗯,我考慮下。”
“我是傾向於轉出去,然後這兩年忙奶茶的事,我也想趁著這段時間去學烘焙,想系統的去學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