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依重的吳懿不在這裡,他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在場的眾人,
他首先看向的便是張松,
但此時張松的注意力卻不在劉璋身上,而是打量著這位向來低調長公子劉循,
他想起了一些關於劉循的事情。
雖然劉循身為長子,但劉璋最喜愛的卻是次子劉闡,
劉闡此人也算有些能力,也沒有因為劉璋喜愛,而肆意妄為,反而是為人恭順,輕財重士,有仁愛之風。
使得他在益州的名聲甚大,遠遠超過了表現平庸的劉循,甚至很多人提議將劉闡立為劉璋的繼承人。
想來劉循聽到這樣的風聲,心中很是著急!
此外,劉璋在處理立嗣的方面也是猶豫不決,
又不想打破立長的規矩,又不想放棄有仁愛名聲的劉闡,因此子嗣的事情就這樣一直拖延了下來。
並且劉璋不許外人提起此事,這也是他對劉璋失望的原因之一,
那袁紹兒子兄弟鬩牆的慘劇就發生在眼前,
劉璋還如此做,張松在此事上便覺得劉璋有些昏庸,
益州也讓他看不到希望。
想到這裡他心中哀嘆一聲,今日劉循倒是一鳴驚人,給了他一些驚喜,
雖然在他看來劉循並不聰明,甚至有些愚鈍,但比起那個沽名釣譽的劉闡要好上許多。
如今的劉循如此有擔當,讓益州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是……太遲了!太遲了啊!張松微微的搖了搖頭,
“別駕因何搖頭,難道此法不行?”
此時張松回過了神,卻正對上劉循有些緊張的眼神,
見此張松,隱隱笑了一下緩緩開口道:
“主公,此計尚可!”
他的話音剛落,便隱約聽到劉循似乎鬆了一口氣。
劉循這時滿心都是:
只要張松同意,自己的計劃基就可行了。
要知道張松在父親心中的地位甚高,若是張松不同意,那他今日的計劃可就難以成功了,
若是不成功,他怕是再無翻身的機會。
而他思緒翻轉之際,他又聽到了張松向父親解釋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