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劉焉也算仁德,也是因與益州本地大族鬥爭而為了引入外部力量,
因而將這些三輔百姓全部接納安置。
又從中招攬士卒組成東洲兵,
三輔百姓為了報答劉焉的恩情,亦是願意為劉焉驅使,最終幫助劉焉坐穩了益州牧的職位,
可惜好景不長,劉焉去世,劉璋繼位,導致益州的權利又落在了本地大族的手中,
而三輔百姓在益州再次受到了壓迫,甚至東州兵也因待遇問題而反叛,
見東洲兵如此模樣,劉璋自然對三輔人好了一些,可如此反覆,三輔之民的心已經寒了。
而如今益州又將陷入戰火之中,
往日戰亂的景象再次被回想起來。
若是戰事起,他們這樣的外人自然是淪為炮灰,如何不會想著離開。
至於離開後去哪裡那,很多人卻很是迷茫,
所幸在益州官員的阻攔之下,他們也無法離開蜀郡,只能用這種說法安慰自己留在益州。
可就算如此,還是有一些人離開的益州,前往他處。
隨著這部分人的離開,益州的情況也開始向天下傳遞開來,
而第一個得到這個訊息的正是北方漢中的張魯,
但張魯得到此訊息並非是從百姓口中得知,
而是從安插在益州的奸細所得。
甚至在金旋攻破巴郡,吳懿訊息傳到蜀郡的第二日晚上,他便得到了這個訊息。
當時他的正帶著五斗米教的信徒,在擂鼓山祭祀張祖天師,
這個訊息,一到他的手中,往日平靜的他,驚喜之情躍於臉上,再也不能冷靜,只能匆匆結束祭祀,著士卒返回漢中。
而他之所以這麼關心劉璋,
還是因為一段刻苦銘心的仇恨,
那便是劉璋殺了他的母親和兄弟,他如何不恨?
雖然他已經修道,但大漢以孝治天下,他如何敢忘卻?
只能將此仇時時記在心中,伺機而報!<c玩家請大家收藏:()三國裡的c玩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