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老想著幾家人怕是會迫不及待的趕來,沒想到一早上都不見人。
幾個娃等得無聊,到處玩去了,再過十來天就要上學去了,可得玩夠了。
李青書呢,也被云溪拉著出去了,美名其曰保護自己。
另一邊其實幾家人都急得不行,只是怕去早了耽誤人家下地,估摸著時間,都是大概午飯後才過來,還岔開了時間,沒遇上。
大概午時,門口來了兩個挑著擔子的人,是梨花家兩口子。挑了兩對大木桶,怕魚死了,還裝了不少水,可把兩人累得夠嗆。
看見來人,沈氏柳氏忙去拿早上就備好的木盆木桶,李青書上前去幫忙,李青河去拿稱。
田氏忙撈了幾把椅子,“大遠,梨花,來了,快坐快坐。”
“謝謝田嫂子。”
“那麼客氣作甚。”
老爺子看著兩人滿臉的緊張,在看到家裡的各種木桶稱什麼的,突然放下心來的樣子,知道他們急。
看了桶裡的貨,魚大蝦也肥,大手一揮,“青山,上稱。”
“魚三十四斤,蝦二十一斤。”
老爺子幾個又算了不久,最近跟著青書學了點,就是學的不太好,“共三百八十文。”
田氏老早就把銅板給準備好了,仔仔細細數了遞給李遠,“大遠,你數數對不對。”
梨花家兩口子樂得不行,第一次見這麼多錢,自家下河兩天可是抵得到鎮上打一個月的短工,地裡的活計又不耽擱。
剛才數銅板時自己也看著,李遠忙擺擺手,“田嫂子,看著呢,沒錯。”
拿了錢,總想著與家人分享喜悅,忙辭別往家去了。
梨花家兩口子走了差不多半刻鐘,何嬸家也一大家子挑桶抱盆的來了。
何嬸家兩口子走在前邊,都挑了擔子,後邊跟了兩個兒子,各抱了個木盆。
一見人進來院子,李青山向前接下擔子,“喲,何叔可是抓了不少水蟲子呢。”
石榴樹下的憨厚漢子抓抓頭,“這兩天都沒下地,就抓水蟲子呢。”
“青河,拿稱過來。”
李青河應了一聲,拿了稱跟李青山一起稱。老式的稱,稱的分量小,要稱好一會。
“知道了,爹。”
兄弟倆加了幾遍,確認無誤,才說,“何叔何嬸,魚四十斤,蝦三十七斤。”